专属客服号
微信订阅号
全面提升数据价值
赋能业务提质增效
嫦娥四号于1月30日完成了其在月球上的软着陆,成为了当前首个在月背完成软着陆的国家。嫦娥四号也成为航天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那么这样的成就背后要克服难题呢,我们可以通过了解嫦娥一号的研究团队了解。
从1958年至今,人类历史上已经有110多次的月球探测,但着陆探测却只有大概不到20次,而且还都是着陆在月球正面。为什么月背着陆是第一次?
张熇是该项目的执行总监,是介于项目最高负责人总师和副总师之间的层级,负责日常技术管理的工作。张熇表示,主要原因在于月背着陆技术难度太大。
首先是通讯问题。背面看不到地球,必须通过中继的方式,即把着陆器和探测器中继到轨道上的一颗卫星,再将其传回地球,对中继技术是一个考验。本次嫦娥四号通过成功发射一颗名为“鹊桥”的中继卫星,才成功实现了中继通讯;其次 , 月背的地形非常崎岖,几乎全是坑,给着陆带来很大的困难。美国、苏联早期的着陆技术,都是“盲降”,即往下冲,撞到哪儿算哪儿。这种方式在月球正面或许可行,但由于月背实在太多坑、太崎岖,盲降很容易撞翻或者撞毁,导致前功尽弃。因此,本次的着陆器实现了非常智能的“避障”式降落,即到达离月背表面一定高度后,它可以自主探测、自主平移和调整下降的速度和地点,如同一位机敏的轻功高手,避开各种障碍,优雅轻巧地着陆。
我国探月工程副总指挥还用了六个‘首次’来表示嫦娥四号的创新。
首次月背软着陆与巡视探测;首次实现月背和地球的中继通讯;首次实现在月背登陆器和月轨卫星的低频科学探测;首次进行超地月距离的激光测距试验;首次在月面进行生物试验;首次开展国际合联合探测。
探月工程总设计师吴伟仁介绍,嫦娥四号主要开展三类科学内容的探测。第一类是关于着陆区的地形地貌。“过去我们都是通过遥感,在一百公里甚至几百公里的轨道上探测,看到的是地形地貌的大概模样,这次我们则是身临其境。”他说,通过在月球背面的行走,我们还可以获得月球背面第一张地质剖面图,探测到一百米到两百米深月球内部的地质构造、分层,研究月球背面地质的起源、形成,以及月球年龄等。
第二类探测内容主要是月球周围的空间环境,包括宇宙辐射、太阳辐射、太阳耀斑的爆发对月球空间的影响。第三类探测内容主要是月球的物质成分,通过配置的多台科学载荷,对月球背面的物质成分到底是怎么组成的进行初步探测和研究。
探月工程副总指挥吴艳华还表示,之后还会有后继的探月计划,但是现在还仍处于研发阶段。后期的探月计划包括在月球南极进行采样返回和南极的综合检测等内容。
本文由五度数科整理,转载请标明出处,违者必究!
请完善以下信息,我们的顾问会在1个工作日内与您联系,为您安排产品定制服务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