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属客服号
微信订阅号
全面提升数据价值
赋能业务提质增效
摘要:银屑病是一种常见的免疫异常性、炎症性皮肤病,多伴有皮肤瘙痒、鳞屑及红斑,其致病因素主要是免疫、遗传、感染等方面。人体内中性粒细胞具备很强的分泌功能,可以分泌多种细胞因子,譬如IL-1α、TNF-α、IFN-γ、IL-12和IL-23等,这些细胞因子皆可加快银屑病炎症的发展。除此之外,中性粒细胞和巨噬细胞、树突细胞和角质形成细胞之间的交互作用在银屑病的发生和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重点介绍中性粒细胞在银屑病发病过程中的作用及其在治疗银屑病领域的相关研究。
通过对银屑病发病机制的深入研究发现,人体的T细胞和树突状细胞是免疫微环境紊乱并导致银屑病的重要因素。而大量的中性粒细胞在人体表皮聚集形成的Kogoj或Munro微脓疡,也是银屑病发病机理的典型特征之一,不过目前研究并未明确其在银屑病领域免疫紊乱中发挥作用。近年来,随着人们对这群免疫细胞深入研究,发现中性粒细胞可以作为治疗银屑病领域的新方向。
中性粒细胞是导致银屑病发病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性粒细胞是人体循环系统中最丰富的白细胞,该细胞胞质呈极浅的淡红色,具有吞噬、趋化和杀菌等作用,是驱动固有免疫系统抵抗病原体的关键存在。早在2014年,研究人员在相关试验中就观察到中性粒细胞的趋化性,几乎每个样本都有中性粒细胞迁移,迁移周期大概是5-7天,迁移模式分为四个阶段:真皮乳头向上凸起→中性粒细胞穿过表皮→中性粒细胞在棘层聚集→中性粒细胞在角质层聚集微脓疡退化。由于多种炎症因子的浓度梯度趋化作用,导致中性粒细胞在银屑病表皮聚集和真皮浸润。而最新研究表明,银屑病患者皮损中的IL-36细胞因子可以明显上调角质形成细胞的水平, IL-36细胞因子是引发中性粒细胞炎症的重要分子之一。
中性粒细胞在银屑病中发挥的作用
据专家研究表明,中性粒细胞作为银屑病患者皮肤损伤部位白细胞介素IL-8和IL-17等细胞因子的主要来源,中性粒细胞分泌合成的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脂质运载蛋白(NGAL)、中性粒细胞弹性蛋白酶、抗菌肽LL37、中性粒细胞胞外网状陷阱等在银屑病发病的机制中有相当重要的作用。
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脂质运载蛋白在银屑病皮损中的表达显著增加,试验中,与健康对照组相比,银屑病患者的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脂质运载蛋白水平也明显提高,且与肿瘤坏死因子a、IL-6等致病水平呈正相关。
中性粒细胞分泌的中性粒细胞弹性蛋白酶也能通过表皮生长因子受体信号通路在体内和体外刺激角质形成细胞增殖。
抗菌肽LL37能够上调致病因子IL-8的表达,导致人体皮损部位聚集中性粒细胞,IL-8细胞因子还可以刺激中性粒细胞释放更多的抗菌肽LL37,加深趋化更多的炎症细胞。抗菌肽LL37特异性CD8+T和CD4+细胞在银屑病皮损中过度表达,可导致中重度银屑病的发生。
中性粒细胞胞外网状陷阱与众多感染或非感染疾病密切相关,中性粒细胞弹性蛋白酶和分泌型中性粒细胞蛋白酶抑制剂是组成中性粒细胞胞外网状陷阱的重要部分,它们能结合自身的DNA,诱导IFN的表达,从而促发T细胞介导的病理性自身免疫反应,导致银屑病的发生。
图1 银屑病皮损增殖模式图
(资料来源:中国知网)
中性粒细胞可能成为治疗银屑病领域的新方向
近年来,随着研究人员对中性粒细胞在银屑病发病机理中作用的关注,针对于中性粒细胞治疗银屑病的研究也逐渐开展。日本研究人员经过多临床试验表明,利用免疫吸附技术清除中性粒细胞可以缓解关节病性银屑病和脓疱性银屑病的病情。假底物衍生肽、靶向中性粒细胞蛋白酶抑制剂和IL-36R抑制剂可以明显减少皮损处重要炎细胞浸润和炎症因子分泌,在治疗银屑病领域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
随着生物学等相关学科的发展,中性粒细胞的功能和特性逐渐被人们所认知。虽然中性粒细胞存在着不能被基因修饰、无合适的细胞系和存活时间短等研究难题,但是研究中性粒细胞的多种免疫和趋化启动功能有助于银屑病免疫学理论的深化和完善,更有助于开发更多的银屑病新疗法、新药物和新途径,对于其他中性粒细胞相关疾病的领域的研究具有深远的意义。
结语
综上所述,中性粒细胞是导致银屑病发病的重要因素,在银屑病发病机制中起重要的作用,随着研究人员对中性粒细胞研究的逐步深入,中性粒细胞有望成为治疗银屑病领域的新热点。在中性粒细胞治疗银屑病领域的发展的同时,也将带动关于中性粒细胞相关疾病治疗领域的快速前进。
本文为我公司原创,欢迎转载,转载请标明出处,违者必究!
请完善以下信息,我们的顾问会在1个工作日内与您联系,为您安排产品定制服务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