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属客服号
微信订阅号
全面提升数据价值
赋能业务提质增效
摘要:阿尔茨海默症是一种特殊类型的痴呆症,能导致患者的思维和记忆逐渐下降,是以神经元纤维缠结和β淀粉样蛋白斑块为主要病理特征。痴呆症还包括:血管性痴呆、额颞紊乱、路易体痴呆等。本文重点介绍阿尔茨海默病的的发病机制、药物治疗概况及治疗研究的展望。
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 disease)是一种常见于60岁以上老年人的神经退行性疾病,它的主要病理变化是神经细胞间大量老年斑形成、神经原纤维缠结和大脑皮质弥散性萎缩等,主要临床症状表现为语言和执行能力下降、记忆衰退外,并伴有人格异常和情感异常行为。阿尔茨海默病的发病机制可能由多种通路和分子机制的相互参与引起,其发病机理较为复杂,目前还未出现完全治愈阿尔茨海默病治疗方式,只是有多种治疗策略。
阿尔茨海默病的发病机理分析
依据现在的研究成果并不能确定阿尔茨海默病的发病机制,学术人员大都认为是环境、遗传或人体机能老化的共同因素造成的。目前学术界有多种假说,但影响最为广泛的是β-淀粉样蛋白假说和Tau蛋白假说。
β-淀粉样蛋白假说是β淀粉样蛋白异常沉积,Aβ是人机体内的正常代谢产物,是由β淀粉样前体蛋白水解而来的,正常来说Aβ在人体内产生和降解是处于平衡状态的,但当β淀粉样前体蛋白水解异常时,Aβ就会失去动态平衡,导致其出现大量沉积。Aβ的异常沉积积累并产生高度富含β折叠结构的转变,在阿尔茨海默症的发展过程中扮演着中心角色。
Tau蛋白假说是在正常人的机体内,tau蛋白的去磷酸化和磷酸化处于平衡状态,当人机体受到异常刺激等原因时,会使tau蛋白的磷酸化加剧,此时磷酸化的速度高于去磷酸化的速度,人机体内的tau蛋白增加,从而导致阿尔茨海默病形成的过程。
阿尔茨海默病的发病机制较为复杂,科研人员还提出其他假说,譬如:氧化应激假说、遗传假说、微循环障碍假说和胆碱能假说等,但这些致病因素都与Aβ淀粉样蛋白或tau蛋白相关,都从不同层面支持以上两种假说。
图1 阿尔茨海默病发病机制
(资料来源:中国知网)
阿尔茨海默症药物治疗概况
目前,所有的药物治疗阿尔茨海默症只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相关症状(如:减缓AD患者认知障碍、调节神经元兴奋传导等),并不能完全治愈。药物研发的出发点在于益智或改善认知功能,按照药理作用可以大致分为促脑代谢药和神经递质的药物。
促脑代谢的药物较为复杂,主要可以增加脑神经细胞对葡萄糖、氧、磷脂和氨基酸的利用,改善脑细胞的功能和促进脑细胞恢复,以改善阿尔茨海默病的记忆衰退和认知功能障碍,用于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的辅助治疗。这类药物主要有胞磷胆碱、茴拉西坦、艾地苯醌、都可喜等。
而作用于神经递质的药物主要分两类,一类是调节谷氨酸能神经递质功能障碍的药物(兴奋性氨基酸受体拮抗剂),代表药物是盐酸美金刚。第二类是维持和促进残存的胆碱能神经元功能的药物(胆碱酯酶抑制剂),临床主要药物有多奈哌齐、加兰他敏和卡巴拉汀。
阿尔茨海默病治疗研究的展望
目前阿尔茨海默病的治疗药物主要关注点都是以单一靶点进行药物筛选,这样可能会导致改善阿尔茨海默病的效率下降,但如果以多单位靶点、多点位的相互作用来进行药物研发,可能达到更深一步的改善甚至治愈阿尔茨海默病。同时,目前对于阿尔茨海默症中细胞信号或通路的研究也较少,通过调节细胞的信号或通路使得神经元存活,这也是一种可尝试的治疗阿尔茨海默症策略。除了生物和化学的方法探索外,也可以进行物理方法来调节突触可塑性,目前市场上已经出现物理治疗的样机如深部经颅磁刺激(DTMS)等。
总结
综上所述,阿尔茨海默症的治疗方式依然还在摸索阶段,还未有可以完全治愈阿尔茨海默病的药物或疗法出现。虽然科研人员在阿尔茨海默病的发病机制上取得了一定进展,但是目前依旧不能明确阿尔茨海默病的发病机制。神经元变性、凋亡、直到最后死亡是一个极其复杂的过程,其中还包括多种因素的影响,因此对于阿尔茨海默症发生发展的研究还需要更深入的探索。
本文为我公司原创,欢迎转载,转载请标明出处,违者必究!
请完善以下信息,我们的顾问会在1个工作日内与您联系,为您安排产品定制服务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