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属客服号
微信订阅号
全面提升数据价值
赋能业务提质增效
摘要:阿尔茨海默症(AD)是一种慢性的神经退行性疾病,一般发生在老年人身上,随着病情的不断发展,患者首先表现为记忆力降低进而发展为语言功能障碍,以至于最后行动能力丧失,给患者及其家人带来了巨大的痛苦和沉重的经济负担,乃至对整个社会都产生了负担,所以对治愈阿尔茨海默症的相关的课题研究需要更深一步探索。本文主要介绍血脑屏障对靶向药物的限制、脑部靶向递药系统的策略以及阿尔茨海默症的靶向递药系统的分析。
阿尔茨海默症是1907年由德国医生首次提出来的,目前该病已经发展成为老年群体中仅次于恶性肿瘤和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致死疾病,其又被称为“老年痴呆症”。该病患者一般表现为失语、执行功能障碍、记忆下降等症状。截止目前,医学上还没有可以完全治愈的救治方案,而靶向药物的出现可能会对开发治疗AD特异性的抑制剂带来启发,未来可以通过这种方式研制出更加精准治疗的药物。
血脑屏障对靶向药物的限制
血脑屏障是脑组织与血液系统之间存在的保护屏障,对保护人体中枢神经系统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对于药物进入脑内治疗有很大的限制作用,几乎98%以上的药物分子都难以突破其限制,这就对脑部相关疾病的治疗上带来了巨大的挑战。研究发现分子量在500kDa以下和具有较高脂溶性的药物才能穿过血脑屏障,在整个药物数据库里能用于治疗脑中枢系统疾病的药物只有极少数能达到这点。
目前,针对脑部内传递的药物主要是通过以受体和转运体以及吸附介导透过血脑屏障的方式,或者以被动扩散透过血脑屏障的方式。此外正在研究的有通过内耳和鼻腔方式达到脑部靶向传递药物目的。
脑部靶向递药系统的策略
脑部靶向递药系统常用的有生物策略和化学策略,生物策略是目前科研人员研究最多的课题,其主要是吸附介导的递药方式、受体介导的递药方式和转运体介导的递药方式。化学策略是以血脑屏障上的脂质生物膜为目标焦点,以脂质介导的方式使药物穿过血脑屏障的,该方式传递的药物其脂溶性、氢键作用、分子量对递药系统起着决定性作用。
目前常见的脑靶向策略包括: 细胞穿膜肽介导、主动靶向分子介导、吸附介导以及磁靶向介导的跨血脑屏障转运。
阿尔茨海默症的靶向递药系统
目前研究的阿尔茨海默症靶向传递药物主要通过脂质体、纳米粒、聚合物胶束和固体脂质纳米粒等载体传递的,这些载体经过一定的靶向修饰可以很好地应用到脑部靶向递药系统中。
使用脂质体作为阿尔茨海默症的靶向治疗载体,能够降低药物的分布体积,可选择性地提高药物在靶部位的浓度,可以持续性的释放药物,从而提高治疗的指数。使用纳米粒载药系统作为阿尔茨海默症靶向治疗的载体,可以使化学药物通过脑部靶向递药的策略提高脑部的浓集,减少药物对脑部或身体其他组织器官产生不良影响,进而提高治疗效果。使用聚合物胶束作为阿尔茨海默症的靶向治疗载体的优势在于可以自行组装药物的分子量在1~15kDa范围内,更有效的透过血脑屏障。使用固体脂质纳米粒作为阿尔茨海默症靶向治疗的载体,可以将药物夹嵌或包裹在类脂核中,具有可以避免药物的降解、控制药物释放或泄漏等优点。
目前关于阿尔茨海默症的靶点研究主要是作用于Aβ的药物靶点和作用于tau蛋白的药物靶点。由于阿尔茨海默症的发病原因较为复杂,单一靶向药物治疗阿尔茨海默症效果欠佳,难以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主要是因为单一靶点的理论忽略了体内生物大分子或细胞内互相影响产生的不良反应。阿尔茨海默症的发病机理较为复杂且互相影响,单一靶点或单一药物治疗很难有效的控制或治愈疾病,而目前靶向具备多样性的药物具有一定的副作用,还不能安全有效的治疗阿尔茨海默症患者,而且由于阿尔茨海默症发病机制的不确定,所以目前研制出治愈该疾病的药物具有很大的困难。
总结
随着全球老龄化程度持续加深,阿尔茨海默症患者数量也在不断的递增,对整个社会的发展具有很大的影响。由于阿尔茨海默症的发病机制涉及多环节、多系统结构与功能异常,药物靶点的发现及选择是靶向药物新制剂开发的重要前提。如何找到便捷、安全、高效的载药方法,也同样是脑部靶向给药系统面临的重大挑战。
本文为我公司原创,欢迎转载,转载请标明出处,违者必究!
请完善以下信息,我们的顾问会在1个工作日内与您联系,为您安排产品定制服务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