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属客服号
微信订阅号
全面提升数据价值
赋能业务提质增效
今夏《延禧攻略》如火如荼的热播着,有细心的观众发现,“剧中看到挺多非遗元素,也贴合了现代人的审美”。从昆曲到刺绣,再到配饰、节气文化……透过荧屏观众可以真切感受到伟大祖先曾经创造过的文明。
近年来,随着《我在故宫修文物》《国家宝藏》《博物奇妙夜》等文化类节目的热播,中华传统文化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不但证明了自身的价值,也得到了年轻观众的喜爱。当《延禧攻略》通过各种层面,把非遗文化融入到电视剧中,受到年轻网友追捧自然是顺理成章。
昆曲
比起那些“戏说”“宫斗”的古装剧,这出《延禧攻略》有史实考据。比如剧中的“反派角色”高贵妃,扮演者谭卓将嚣张跋扈、争强好胜的性格演绎的淋漓尽致。
剧中她所擅长昆曲,也总能通过“如怨如慕、如泣如慕”的表演讨得皇帝欢心,在剧中高贵妃表演过“贵妃醉酒”,实为惊艳。而之后也将会在西暖阁上演“绝唱”,角色的终结也通过影视剧的艺术从人生的终结延伸为在后宫“舞台”的谢幕,起到完整戏剧表现的效果。
为了将高贵妃热爱昆曲的人设一贯而终,饰演者谭卓持续半个月承受二十多斤戏服的重压,在高温的天气中辛苦训练昆曲。
据史料记载,乾隆年间,昆剧折子戏最盛。昆曲糅合了唱念做打、舞蹈及武术等,以曲词典雅、行腔婉转、表演细腻著称,被誉为“百戏之祖”。2001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人类口述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
其中有影响而又经常演出的剧目如:汤显祖的《牡丹亭》、《紫钗记》《邯郸记》《南柯记》,沈璟的《义侠记》等。高濂的《玉簪记》,李渔的《风筝误》,朱素臣的《十五贯》,孔尚任的《桃花扇》,洪升的《长生殿》,另外还有一些著名的折子戏,如《游园惊梦》《阳关》《三醉》《秋江》《思凡》《断桥》等。
打树花
《延禧攻略》中还可以看到距今已有500余年历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打树花”技艺,这也是首部将这一具有民族特色的“古老节日社火”带到观众视野的影视作品。
李白曾有"炉火照天地,红星乱紫烟"的诗句赞美秋夜冶炼盛景,因此在《延禧攻略》剧中"打树花"被称作"万紫千红",是高贵妃(谭卓 饰)为了取悦太后(宋春丽 饰)而精心准备的节目,同时也在剧情推动上起了不小的作用。
负责这场戏"打树花"表演的匠人们不辞辛苦参与拍摄,只为能够把文化传承下来,其中一位老匠人说:"好害怕有一天我们没了,这个文化也消失了,这个年轻人没人爱学,希望通过电视剧这样一个(大众媒体),让大家看到很多非物质文化遗产到底有多美"。
“打树花”是我国具有民族特色的古老节日社火,至今已有500余年历史,是古代工匠智慧的结晶。古人云"富人放烟花,穷人打树花",铁匠买不起烟花却从打铁中得到灵感发明了"打树花"。表演时匠人身着厚重羊皮袄,用新出炉1600多摄氏度的铁水泼洒到古城墙上,迸溅形成万朵火花,因形状犹如枝繁叶茂的树冠而被称为"树花",场面十分壮观。"打树花"也作为一项古老技艺成为河北"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刺绣
通过女主角魏璎珞初入宫,在绣坊历经宫女入宫考核、助友人完成绣品、为皇后绣制凤袍等一系列的故事,剧集用大篇幅、多细节展示了刺绣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手推绣、打籽绣、盘金绣、盘绳绣、珠绣、圈金等多种刺绣工艺包含其中。
这一次,终于在古装剧中看到了来自满族的非遗文化——锦州满族民间刺绣。作为国务院批准列入的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锦州满族民间刺绣在剧中主要体现在服装设计上。
据悉,《延禧攻略》剧组专门找来了曾在故宫担任文物修复工作的绣娘,为剧组缝制衣服,所以演员们身上的戏服,个个都是工艺考究。
在整个服装舞美的制作过程中,剧组的要求是“慢工出细活”:呈现的绣品需平、光、齐、韵、和、顺、细、密。
同时,剧组也参考史料,对服饰与装饰进行了等级上的分类,使作品中的人物单单从外观上,便可看出性格特点与在宫中的地位。
缂丝
值得一提的是,剧中的扇子和服饰都用到了缂丝工艺。要知道,作为从宋朝以来皇家的御用织物之一,缂丝素有“一寸缂丝一寸金”的说法。而清宫织绣类团扇以缂丝最为精美。
例如太后所握团扇,仿制了清朝沙面贴绢仙鹤桃树图团扇;高贵妃所用之扇,则仿制了清朝红色缂丝乌木雕花柄团扇。难怪,观众会在惊叹之余,对传统文化的精致与华美俊秀产生更多的自豪感。
2006年5月,苏州缂丝织造技艺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9年9月,缂丝又作为中国蚕桑丝织技艺入选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缂丝又称刻丝,是中国丝绸艺术品中的精华。这是一种经彩纬显现花纹,形成花纹边界,具有犹如雕琢缕刻的效果,且富双面立体感的丝织工艺品。缂丝的编织方法不同于刺绣和织锦。
缂丝特点是将多种彩色纬丝与经线交织,成品看上去就像镂雕的图案一般。这种工艺 制作繁复,所以缂丝团扇一般都是作为宫廷御用扇而出现。
绒花
剧中秦岚扮演的富察皇后头上所佩戴的绒花,在一些网友看来可能极其普通,戏称为“多肉”。据史料记载,富察皇后“平居冠通草绒花,不御珠玉。”其实,这是南京具有代表性的、极具地方特色的传统手工艺品“绒花”,唐代被列为皇室贡品。
因其特殊的手法直到现在都无法用机器生产,只能手工制作。2006年,南京绒花被列为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
绒花在康熙、乾隆年间盛极一时。造型上,可与真花媲美,经久不衰;寓意上,绒花谐音“荣华”,具有吉祥祝福之意。因此,绒花不仅深受后宫佳丽的喜爱,民间也有规模浩大的“花市大街”,集中销售绒花。所以,用绒花做装饰的习俗由来已久。
皇后妃子们佩戴的绒花最为华丽,花朵盛开,发髻两边花团锦簇的。富察皇后喜爱戴的紫色绒花多次出现过,为菊花样式,紫色是中国古代彰显身份显赫的色彩,与富察皇后内敛秀贤的性格也格外相称。
延伸阅读:《延禧攻略》为什么看的让人很爽很出气
首先,和一般的清朝宫斗剧不同,这部剧女主的初始人设并不是白莲花,用一朵“黑心莲”来形容恐怕更加贴切……
剧中也并没有出现帝后不和、众妃争宠等一贯套路,取而代之的是帝后CP的鹣鲽情深,岁月静好~
面对一众入宫选秀的秀女,感觉皇上嘴巴上就像开启了毒舌弹幕……
戏里的人物设置很讨人喜欢,反“白莲花套路”,女主从头开始就睚眦必报,手段智商全程在线,全线开挂怼天怼地怼贵妃。
原本常用的前半段憋屈、后半段解气的复仇形态,已经无法满足受众的心态。上场就开智力挂,狠毒挂。目前的观众们,生活太苦,对影视剧里糖和安全感的需求永不满足,以前的虐恋、误会、玻璃渣子都别有,看了糟心。
直来直往,耸起毛来斗一斗,甜蜜蜜的发点糖就好了!
剧情进展非常快(何况开的还是2倍速)。女主几乎两三集就要扳倒一个人物,查一查细节,编剧还是挺用心的(编剧不是于正,嗯!)第一集璎珞就利用“步步生莲”之典,帮助同伴、驱逐咄咄逼人的秀女乌雅青黛。
女主设置是反着来的,入宫就是黑化的,慢慢被皇后打动放下仇恨。被欺负了打回去,被怼了怼回去,花很长时间设一个局,只要能达到目的,贵妃皇帝能得罪的一个不落。
△人若犯我,我必犯人,从不吃哑巴亏
巧言令色,见得了血,装的了傻,勾得了引,说话套路更是信手捏来。
到这里,似乎结局算是圆满了。但耐人寻味的东西,至此才浮出水面:
针尖麦芒一样的智力型女主看起来爽是爽了,就是觉得主角光环实在大了些。
以下犯上无数次,就靠着一颗脑瓜子和巧言令色,屡屡化腐朽为神奇,充分诠释了“危机越大,机会越大”,简直一本《魏璎珞职场升职记》。
极其现代的思维和台词
从来没有身为低阶宫女的觉悟,该怼怼,该动手动手,口口声声“我出身低贱、命若蝼蚁,也不能够任人随意践踏。”
堪称清宫里的简·爱,这是一个“社会型”的进步思维女主啊。
但是全程,魏璎珞都是尖锐的,提溜着一颗脑袋算计,美色勾引起来也能动手动脚,到处教人做人。
本文由五度数科整理,转载请标明出处,违者必究!
请完善以下信息,我们的顾问会在1个工作日内与您联系,为您安排产品定制服务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