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属客服号
微信订阅号
剖析产业发展现状
为区域/园区工作者洞悉行业发展
摘要:随着我国“十三五”规划的贯彻落实,《石化和化学工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提出加强结构调整缓解产能过剩,实施创新驱动和绿色可持续发展战略,促进传统行业转型升级,加快发展化工新材料,培育石化和化学工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新模式,规范化工园区的建设,同时提出了在此期间石化和化学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8%的经济发展目标。目前,产能过剩调整是够已经达到预期?本文对石化工业产能过剩结构矛盾进行了分析研究。
现状:产能过剩有所缓解但形势依然严峻
今年上半年,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发布了《2018年度重点石化产品产能预警报告》,报告指出联合会重点监测的28个主要石化产品,2017年平均产能利用率72.2%,比上年提升3.1个百分点,有21个品种产能利用率提升,尿素、磷酸一铵、己内酰胺、聚醚多元醇和聚甲醛等产品产能利用率略有下降。
其中,尿素产能尽管连续3年下降,但去年产能利用率也只有72.4%。主要原因是施肥量的下降,以前部分农田施肥过量,而现在更加注重科学施肥以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而且环保部门对化肥污染的管控力度在不断加大。在煤化工方面,只有煤制烯烃产能利用率达到了87.4%,其他产品利用率都很低,如煤制气64.1%、煤制乙二醇59.1%,煤制油只有40%。炼油装置的产能利用率为71%,虽比2015年提升5.5个百分点,但与世界平均水平仍有不小差距。
对策:政策调控+市场驱动双管齐下
当前,“十三五”石化产业规划布局方案主要针对影响国计民生的重大项目,比如炼油、乙烯、煤制油等。石油和化学工业规划院会给出重大项目相应的建议和意见,最终由国家发改委决定核准,并发布相对的政策。2016年,发布的《国务院办公厅关于石化产业调结构促转型增效益的指导意见》是产业政策的结构调整,实质上是一种负面清单的监管,意味着产能过剩的石化产品如果没有等量或者减量置换的话,是不允许备案的。
石化产业链上游的大项目国家调控严格,而产业链中下游主要依靠市场驱动,像己内酰胺,聚邻苯二甲酰胺等,这类产品民营企业的竞争力会强一些。
这些都反应出石化产业部分产品产能过剩的情况受到一定的监管调控,而以乙烯、对二甲苯、乙二醇等为代表的大宗基础原料和高技术含量的化工新材料、高端专用化学品国内自给率偏低,工程塑料、高端聚烯烃塑料、特种橡胶、电子化学品等高端产品仍需大量进口。2017年,全石化行业贸易逆差1974亿美元,同比大增45.1%,“低端产品扎堆,高端产品稀缺”的结构性矛盾仍然突出。
发展:石化行业科技创新的瓶颈在于人才和制度
针对传统产能过剩,高端产品和专用化学品短缺的基本格局,专家学者认为我们应该加强石化行业特殊领域的科技创新力度。其中,资金并不制约发展,瓶颈在于人才和制度。
去年,国家发改委印发《增强制造业核心竞争力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重点新材料关键技术产业化项目给予固定资产投资15%的中央预算内投资补助,产品示范应用项目给予合同金额15%的中央预算内投资补助,研发和试验检测平台给予固定资产投资30%的中央预算内投资补助。这些都是无偿补助并且早些年也有类似行动计划的资金扶持,但是在这种情况下,很多高端石化产品仍然依赖大量进口,国外的技术无法引进,国产产品是一片空白。
就目前来看,技术短板归根到底还是人才短缺和机制陈旧的问题。
人力资源短缺是供需不平衡的必然结果,作为传统制造行业其利润率较低,收入增幅也相对缓慢。近些年,再对比“轻资产,重人才”的IT行业,石油化工不会成为准大学生的首选专业。另外,石化大项目受政策调控影响很大,市场机制运作也无法及时地将空缺人才补全。最后,石化产业一般都远离城市,生活不便利,污染很大。地理位置和产业链的特殊性决定了仅仅依靠高薪也不一定能留住人才。
更重要的是,我国的石化产业创新机制有些落后陈旧。中石化不缺资金,也会做“十条龙”等科技攻关大项目,但是他们不会去研究一些品类小的高端产品,因为市场不太大,高层领导的重视程度也不够。而一般民营企业缺少人才沉淀、技术累积和资金支持,研发实力较弱。另外一点,技术创新需要大量研发投入,同时也有一定的失败风险,而我国对知识产权的保护机制不到位,所以没人愿意去创新,久而久之,恶性循环,企业都在低端的石化产品竞争,导致出现产能过剩的局面。
本文为我公司原创,欢迎转载,转载请标明出处,违者必究!
请完善以下信息,我们的顾问会在1个工作日内与您联系,为您安排产品定制服务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