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属客服号
微信订阅号
剖析产业发展现状
为区域/园区工作者洞悉行业发展
摘要:在水环境治理政策陆续出台、治理目标逐步明确、考核机制不断加强的行业背景下,“十三五”或将成为流域治理市场的黄金时期。本文对当前形势下的行业市场前景和行业竞争格局进行了简要分析。
在生态文明、“两山论”以及《水十条》等政策引导下,水环境治理市场由点到面加速释放。从大环保到大生态,流域综合治理工程并非单纯的环保工程,而是复杂的系统工程,是涵盖内容更广大的生态工程,需要按照流域统筹、系统治理的思路,从根本上构建健康高效的流域“自然一社会”水循环系统、水环境系统和水生态系统,细化来看,流域治理涉及水污染防治、水利工程、海绵城市、生态修复、滨水景观、智慧管控等多个子项,因此必然需要市政、水利、环境、园林等多专业配合解决。在当前形势下,市场需求进一步增大,企业竞争格局也随之改变。
政策频出助推行业前行,全面治水任务紧迫
随着“水十条”“河长制”“湖长制”的陆续出台,细分领域相关政策的细化落实,政策的催化作用逐渐生效,“十三五”时期将成为流域治理空间最大,释放最为迅速的时期。根据国务院2016年底发布《“十三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明确治理目标:以环境改善为最终目标,实施以控制单元为基础的水环境质量目标管理体系。建立流域、水生态控制区、水环境控制单元三级分区体系。实施以控制单元为空间基础、以断面水质为管理目标、以排污许可制为核心的流域水环境质量目标管理。实施从水源到水龙头全过程监管。建立环境治理保护重点工程,其中水环境综合整治方面,实施太湖、洞庭湖、滇池等重点湖库水污染综合治理。开展长江中下游、珠三角等河湖内源治理。目前距离2020年考核的时间进程已过半,但部分领域地区推进滞后,水环境现状与目标尚存差距,治水需求仍然迫切。
市场容量迅速释放,大量项目将持续落地
由于资金需求量非常大,自2012年以来水环境综合治理开启PPP模式,订单趋向大型化。根据十三五期间流域治理方向的储备项目工程量进行市场空间测算,保守估计在2.5万亿元。截止到2018年3月底,财政部管理库中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类项目共有597个,项目总金额达到7658亿元,并且项目个数及金额在持续快速扩张,市场规模巨大。
从项目所处的阶段来看,2018年第一季度财政部管理库中的污染防治与绿色低碳项目有45.4%落地,其中生态环保项目贡献率稳步上升,但目前仍有大部分项目没有落地,也间接说明在2018年-2020年将有大批量的水环境综合整治PPP项目落地,市场利好。
从区域的角度来看,全国范围内,华东、华中和西南水环境综合治理PPP项目数量最多、规模最大,其中华东以山东为首,华中以河南为首,西南以贵州为首,可见水环境综合整治的投资力度明显与流域空间分布有关。
治理要求日益提高,竞争模式或将转变
流域治理单个项目金额大,子工程项目多,从过去的“点源式”订单过渡到“区域式”,对企业的综合治理能力提出更高要求。竞争门槛提高,并购重组增加,行业洗牌加剧。随着产业的发展,孤军作战可能逐渐转变为联盟式共同发展。
目前,流域治理行业具有持久竞争力的主要有两类企业:
第一类企业拥有较强的PPP订单获取能力,主要由三类企业构成:水务集团和环保企业,利用自身在污水处理领域截污治污和运营的优势获取订单;央企建设集团,其核心优势在于设计施工资质齐全,获取订单和融资能力强,在水环境综合整治领域主要赚取的是工程利润;园林类企业,利用园林建设方面的优势,在生态修复这一中间环节占据一席之地。
第二类企业是具备核心技术、在细分领域成为龙头的公司。它们在流域治理产业链中的某一点具有很深的专业化技术积累,从而获得发展空间。
结语
流域综合治理存在很大的市场空间,按照PPP模式和项目整体承包的运作方式,未来,行业格局还将继续分化。大型企业朝平台化方向演进,部分企业朝着专业细分领域的方向演进。此外,随着对治理效果的强化和检测技术的发展,PPP项目付款或将不再以项目进度为主要参考。从业企业需通过对流域治理产业链中各板块资源进行全面整合,实现流域统筹、系统化布局、生态化治理和智慧化管控。从而形成特有的技术壁垒和市场竞争力,实现长效运营。
本文为我公司原创,欢迎转载,转载请标明出处,违者必究!
请完善以下信息,我们的顾问会在1个工作日内与您联系,为您安排产品定制服务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