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属客服号
微信订阅号
全面提升数据价值
赋能业务提质增效
摘要:随着人们对环保的要求越来越高以及下游行业的消费需求增长,具有环保性能的TPU材料的消费量逐年增长,TPU产业也随之取得发展。本文对我国TPU产业的发展特点、关键原料供应情况和行业竞争格局进行了重点分析。
热塑性聚氨酯弹性体(TPU),是一种二异氰酸酯-扩链剂硬段和低聚物多元醇软段构成的线性嵌段共聚物,在所有热塑性弹性体(TPE)中性能相对较高,且具有环保性能,对于PVC在任何领域均具有替代性。2007以来,由于TPU产业转移至东南亚和中国,以及其下游的管材、鞋业、汽车、建筑等行业快速发展,TPU行业在我国快速发展,无论市场规模还是生产能力都取得了巨大的发展。
TPU是高分子新材料行业中的朝阳产业
TPU最早于1958年由德国拜耳公司研制成功,随后巴斯夫、诺誉、陶氏化学等化工企业也相继研制成功,日本于19世纪70年代从德国引入TPU生产技术,并传入了中国台湾。TPU近几年已经成为需求成长最快的热塑性弹性体,全球对TPU的需求量正日益增长,年均复合增长率可达10%,预计到2020年,全球TPU的市场规模有望超过730亿美元,市场前景广阔。
我国TPU产业始于20世纪90年代,目前已经出现了一批具有竞争力的TPU 高新技术企业,广东、浙江、山东等地均形成了具有一定规模的TPU产业群,部分TPU产品能够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但整体看来,我国TPU生产企业以小微型企业居多,生产工艺和产品应用技术等方面落后于发达国家,以生产中低端产品为主,而在军工、汽车、医疗、勘探等高端领域用的高端TPU产品方面还处于前期探索发展阶段,不具备核心竞争力。
从产业生命周期看,我国TPU产业正处于成长期,发展迅速,年消费量以15%的增长率快速增长,目前已经超越欧美成为世界第一的TPU消费市场,具有更为广阔的市场前景,属于朝阳产业。跨国企业为了抢占我国市场,纷纷在我国建立生产基地,给国内的TPU企业带来较大的竞争压力,我国的TPU产业同时面临着机遇和挑战。
TPU的关键原料的供应格局有序
TPU是由二异氰酸酯、扩链剂和大分子二醇聚合反应得到的高分子聚合物,原料包括二苯甲烷二异氰酸酯二异氰酸酯(MDI)、多元醇、扩链剂1,4-丁二醇(BDO)、己二酸等(见图1),这些原材料主要来自石油产品,除了自身供求关系,石油的价格波动对其拥有较大影响,其中MDI是生产TPU最重要的原料。
图1 TPU的上下游
(资料来源:中国产业发展研究网)
MDI的生产技术壁垒高,投资巨大,目前的MDI主要由万华化学、陶氏化学、科思创、巴斯夫、亨斯迈等行业巨头供应,呈现寡头垄断的竞争格局,合计产能占全球MDI总产能的84%,其中万华化学具有180万吨/年的生产能力,已成为全球最大的MDI生产企业,几大寡头之间未形成联盟,MDI销售的市场化程度较高,供需格局整体较为有序。目前科思创、万华化学、巴斯夫等企业在亚洲、欧美均有产能扩增布局,全球化布局将越发完善,而国产MDI产能预计未来三年内有望迅速扩增至422万吨/年,供应量将更为充足。
图2 全球MDI产能分布
(资料来源:中国产业信息网)
TPU的行业集中度较高
TPU的竞争格局由国外企业、中国大陆企业和中国台湾企业三部分组成,外企和台企从事TPU产业均超过40多年,经验丰富,在中国TPU产业中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中国相对处于较弱势地位。国外企业产品较为多元化,涉及聚氨酯(PU)产业链的多个环节,巴斯夫供应TPU的上游原料MDI、多元醇等基础化工原料,还生产TPU粒子、TPU薄膜等产品。
目前TPU的全球产能约195.9万吨,巴斯夫、科腾、陶氏化学、莱昂德尔巴塞尔的合计产能占全球TPU总产能比重约40%;我国TPU总生产能力大约为40万吨左右,预计到2020年国产TPU产能将达到60万吨以上,届时中国能够向世界提供近三分之一的TPU。
近年来,一些生产聚氨酯的企业开始将产业链延伸至下游TPU生产中,这些企业具备原料配套优势,能够有效平衡原料价格波动风险,在市场竞争中逐渐占据主动地位,如浙江华峰、烟台万华等。根据全球TPU大型生产企业的发展经验,TPU产业未来将朝着一体化方向发展。
表1 中国主要TPU企业的产能情况
(资料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
结语
我国TPU产业处于起步发展阶段,是前景广阔的朝阳行业,也面临着一定的挑战和压力;MDI是TPU产品的重要原料,MDI全球供需格局有序,国产MDI产能将进一步扩张;TPU行业集中度较高,目前阶段国外企业占据重要地位。
本文为我公司原创,欢迎转载,转载请标明出处,违者必究!
请完善以下信息,我们的顾问会在1个工作日内与您联系,为您安排产品定制服务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