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属客服号
微信订阅号
全面提升数据价值
赋能业务提质增效
【研究报告 | 2023年医用内窥镜行业市场及技术深度调研报告】
内窥镜是集中光学、人体工程学、软件学、精密机械、现代电子等一体化的检测仪器,其种类繁多,可应用在不同疾病领域,是医生直接观察患者病变部位的主要仪器,具有图像清晰度高、操作简单等优点。
我国内窥镜仪器行业由日本企业垄断
目前电子内窥镜针对消化系统行业主要是诊断及治疗两种方式,诊断是医务人员通过内窥镜获得患者体内的病变部位的动态图像,并进行相应的采样处理,对病变位置进行检测;治疗则是依托内窥镜反馈视野,通关相关的医疗仪器进行微创手术。近年来随着人们医疗健康意识的不断提高及内窥镜医疗技术手段的不断进步,目前采用内窥镜检查及治疗消化系统疾病已成为最为普及的方式。同时也带动了其产量的不断提升,2010年我国内窥镜产量为7920台,2018年产量为26850台,增长率达到14.93%,产量逐年增长,行业呈现稳定的上升趋势。
图1 2010-2017年我国内窥镜产量及增长率
(资料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
内窥镜根据管道材质的不同可分为硬镜和软镜,由于细化系统结构较为脆弱且多弯曲器官,因此胃镜、肠镜等都是采用软镜。硬镜的生产难度较低,目前我国已实现国产化生产,但是产品主要集中在中低端领域,但是软镜的技术壁垒较高目前软镜市场几乎被三家日本企业占据,其中奥斯巴林是绝对的龙头企业,占据市场份额的69%、富士占据12%、宾得占据15%、其他企业占据4%左右,占比极小。国内企业在这一领域的发展较为缓慢仅开立医疗和上海澳华推出高清内镜,有望靠技术突破在软镜领域逐渐实现进口替代。
图2 我国软镜内窥镜主要企业市场份额占比
(资料来源:中国产业信息网)
传统内窥镜存在一定弊端,胶囊内镜成为新宠
近年来,我国逐渐成为消化道疾病的高发地区,对于消化系统的诊断及治疗的需求也日益增多,在内窥镜大量应用的同时其弊端也逐渐显露,首先内窥镜属于入侵式检查,会使患者受到较大的痛苦,加重患者的排斥心理,尤其是对于幼儿患者及老年患者,会对其身心造成一定的影响。同时传统内窥镜无论是硬镜还是软镜,对于消化系统的检查都存在一定的盲区,如消化系统中的小肠位置,普通肠镜就无法达到,因此针对此处的病变也很难被发现,部分患者也因此错过最佳的治疗时间。为了解决传统内窥镜的技术壁垒,以色列科学家于 2000 年首先研发胶囊内镜,具有无痛无创、安全有效、诊断准确性高、视野广阔、且操作简易等优势,大大提高了消化道疾病诊断检出率,同时降低了人体的痛苦程度,被誉为新一代消化系统检测手段。
胶囊内镜是一种类似胶囊形状的一种高端的内窥镜头及图像传输仪器,其涉及学科较多,技术较为复杂。胶囊内镜系统由智能胶囊(内置摄像与信号传输装置)、图像记录仪和影像工作站(计算机和图像分析软件)三个部分组成。其工作原理首先由患者进行吞服,其经过患者的整套消化系统,途经食道、胃部、十二指肠、空肠与回肠、结肠及直肠,最终排出体外。在体内运行过程中胶囊内镜会通过自带的摄像头对经过的消化管道连续摄像,并以数字信号传输图像给病人体外携带的图像记录仪进行存储记录,形成完整的视频记录。之后医务人员会根据图像记录结果进行分析,发现是否存才病变部位,并出具相应的诊断报告。
近年来随着胶囊内镜技术的进一步成熟及人们接受程度的提高,胶囊内镜的产业也得到了快速的发展,胶囊内镜是一个技术密集型产业,对技术创新和产品研发能力要求极高,涉及精准磁控、专用芯片、人工智能、智能制造、微光学成像、图像处理、无线传输等多技术领域。上游行业主要包括电子元器件(包括芯片)、仪器仪表、机械制造、生物化学、材料等行业,下游客户主要包括体检中心、各类医疗机构等。
(资料来源:申万宏源研究)
胶囊内镜与传统内镜相比,创伤程度较小,且精度较高,对于部分视野盲区也有较好的探查作用,目前胶囊内镜已成为大型医院的必备检测手段,尤其是对于小肠疾病的胶囊内镜已成为一线诊断方式。随着胶囊内镜的不断发展,其适应部位已由小肠扩展到食管、结肠和胃部等。未来随着其技术的不断突破,胶囊内镜在尺寸及清晰度上将会进一步提高,同时随着国产化的不断推进,其成本也会相应的降低,更利于在我国的推广。
结语
近年来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重及人们饮食习惯的改变,消化系统疾病在人群中逐渐呈高发趋势,而通过内窥镜等技术手段的诊断治疗也越发普及。目前我国内窥镜市场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其中硬镜已实现中低端的国产化,而软镜仍被日本企业所垄断。同时随着技术的进步,新型的胶囊内镜也逐渐应用到诊断治疗当中,其具有创伤程度较小、精度较高、能探查部分视野盲区等优势,已成为新一代的消化系统诊断技术。
本文为我公司原创,欢迎转载,转载请标明出处,违者必究!
请完善以下信息,我们的顾问会在1个工作日内与您联系,为您安排产品定制服务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