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属客服号
微信订阅号
全面提升数据价值
赋能业务提质增效
“互联网+”能够促进互联网技术的创新成果与各个经济领域的深度融合,加速行业的转型升级。医药行业作为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的支柱产业,实施医药强国战略的重要部分,与互联网的融合又将产生什么样的化学反应?“互联网+医疗”面临怎样的风险与挑战,能否成为医药行业实现弯道超车的法宝?
“互联网+医疗”成为新风口
自2018年4月《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互联网+医疗健康”发展的意见》出台以来,有关部门积极部署落实,9月国家卫健委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联合发布《互联网诊疗管理办法(试行)》、《互联网医院管理办法(试行)》、《远程医疗服务管理规范(试行)》3个文件通知,对“互联网+医疗”新业态的各个细节进行说明和规范。政策利好,“互联网+医疗”成为资本市场新的风口,资本不断涌入。
Wind的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9月14日,“互联网+医疗”的相关概念股票中,归属于子概念“智慧医疗”的上市公司共计46家,总市值达到5121.8亿元;归属于子概念“医药电商”的上市公司共计34家,总市值高达10476.7亿元。医药类上市公司纷纷向“互联网+方向”转型。如华润三九医药股份有限公司与拥有丰富线上资源的平安好医生达成战略合作,形成优势互补,将为用户提供线上问诊、购药等“家庭医生”的优质医疗服务。与此同时,众多互联网医疗公司也成功融资。如医药电商中健客网,覆盖网上药店、互联网医院等各领域,获得1.3亿美金的B轮融资。微脉以提供线上预约挂号、管理健康档案等为主营业务,完成了3000万美金的B轮融资。资本的积极布局,将催化加速“互联网+医疗”的发展,助力改善国内的医疗生态。
“互联网+医疗”机遇与风险并存
从经济学理论上看,互联网的出现带来了技术红利。一是互联网作为信息技术,能够将信息进行数据化,简化了医疗过程信息的整理,同时诊疗过程全程留痕,可通过开放数据接口实现数字化监管。二是互联网缩短了患者与医务人员之间距离,使患者随时随地都能够接受到医疗服务,实现了在家门口看病的美好愿望,提高了医疗资源的普惠化、便捷化水平。尤其对于慢性病的诊治,在“互联网+医疗”的新业态中,在线医师可在掌握慢性病人病历的基础上,对其进行复诊,开具处方药,并由第三方药品经营商实现药品配送。这样,慢性病复诊等非危急重症可使用在线医疗服务解决,与公立医药形成互补,优化公立医院资源配置,使医院更多地诊治危急病重的患者,提高整体医疗服务的质量和效率。
“互联网+医疗”利用信息技术构建一体化医疗服务生态,是医药行业改革过程中新业态。互联网与传统行业的深度融合过程,仍然面临诸多风险。首先是政策法律缺失带来的风险。自2015年国务院出台《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后,各个行业相继出台了“互联网+”实施办法,对行为作出规范。但不乏有企业钻政策的空子,进行违法操作,比如医疗机构利用网络平台对患者进行违规诊治或者药品销售等现象,但因法律缺失,可能惩治失效,无疑会对行业发展和个人健康造成重大负面影响。其次是互联网技术操作风险。互联网技术实现医疗信息的数字化,存在信息泄漏的风险,那么隐私也无从谈起。因此,在出台3个互联网+医疗的文件通知后,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规划与信息司发布了《关于印发国家健康医疗大数据标准、安全和服务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加强对医疗信息安全的管理。最严峻的风险是医疗活动中经营风险。虽在新规中明确了“不得对首诊患者进行在线诊治”的红线,但是针对一般的复诊也存在风险,医务人员对患者进行远程在线诊治,专业判断受到双方终端硬件设备的影响,可能会出现误诊的情况,不仅耽误患者病情,加剧医患关系的恶化,也将加剧平台的经营困难。因此,“互联网+医疗”新业态的形成与完善,需要行为主体和监管部门的共同努力,在迎来机遇的同时把控风险,合力推进医药行业转型升级,实现健康中国的目标。
本文为我公司原创,欢迎转载,转载请标明出处,违者必究!
请完善以下信息,我们的顾问会在1个工作日内与您联系,为您安排产品定制服务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