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属客服号
微信订阅号
全面提升数据价值
赋能业务提质增效
经历了前几轮的资本和产业疯狂过后,动力电池行业已经进入快速洗牌整合阶段,船到中游,奋楫者先。在电动汽车大规模市场启动之前,整个产业链要好跑马拉松的准备。
2019年,是动力电池产业波澜起伏的一年,是产业分层冰与火交织的一年,是技术破发却伴随警钟敲响的一年,是积极出海与外企正面博弈的一年,是坚守电池初心定调细分领域一年……
今年的动力电池行业生态,有疾苦,亦有生机。高工锂电对于2019年进行了盘点,用10大关键词回顾行业一整年的起伏波澜,且看下文:
先扬后抑
以2019新补贴政策实施为分割线,动力电池市场随同新能源车市出现先扬后抑的态势。高工产业研究院(GGII)统计数据显示,2019年1-10月我国新能源汽车生产约91.6万辆,同比增长14%,动力电池装机量约46.38GWh,同比增长34%。
其中,上半年国内动力电池装机总电量约30.01GWh,同比增长93%。且1-7月均呈现出同比增长的情况。在8月之后,动力电池装机量连续3月同比下降。从市场反馈情况来看,11及12月出现大幅翘尾情况较难,悲观情绪正在整个产业链扩大蔓延。
目前,大部分动力电池企业的开工率不达预期,扩产进度也已经延迟或放缓,在此影响下,对上游材料、设备等产业链企业影响也颇大。
整容式排名
进入2019年,与宁德时代和比亚迪雷打不动排名相比,第3至第10名的装机电量排名在每个月度都发生变化,并呈现出激烈的竞争态势。相比于去年,第3至第10名的座次及名单也堪称发生“整容式”变化。
整体来看,除一线梯队之外,当前国内动力电池市场竞争格局总体尚未形成绝对态势,二三线梯队企业竞争尤为激烈。二线电池企业随时有可能掉队,同时也有新面孔闯入前十,给其它电池企业提供了发展机会。
值得注意的是,当前国内动力电池市场竞争格局与补贴政策密切相关,在补贴大幅退坡的压力下,主机厂选择电池供应商会从产品价格、产能规模、产品性能和商业条款等方面进行综合考量。在上述领域不具备竞争优势的电池企业会被主机厂所抛弃。
火与冰
年关将至,中国动力电池行业似乎进入了冰火两重天的境地。一边是头部电池企业国际业务佳绩频传,一边则是二三梯队企业持续暴雷。
一周之内,宝马宣布与宁德时代的电池订单由40亿欧元增加到73亿欧元(约合人民币569亿元),合同供货时间为2020年至2031年。奥迪透露正与比亚迪进行(动力电池供应)对话。
与头部企业不同的是,部分二三梯队企业正在经历一轮寒冬下的生死考验。同一周,沃特玛正式进入破产清算程序;*ST猛狮也向湖北省宜城市人民法院提出对湖北猛狮进行破产清算。
上游材料及设备企业的产业分层也日渐明显,基于与头部电池企业的发展绑定,以及持续的技术投入、降本增效,细分领域排名靠前的企业仍然围绕于“火”的边缘;而核心技术缺失、体量较小,失控于应收账款风险的企业,将进一步沦陷“冰”的困境。
一跌再跌
由于补贴大幅下滑,2019年仍是动力电池及上游材料、设备价格持续下降的一年。而产品价格和毛利率下滑、盈利能力减弱、应收账款高企也成为了今年锂电产业的常态。
相比于去年,今年动力电池价格整体又下降了20%左右。加上新能源汽车市场发展不及预期,需求疲软,受此影响上游供应商的价格也是一跌再跌。
电池级碳酸锂目前价格已下跌至5.9万/吨,相比于上半年均价7.8万/吨,下降了24%。行业预计Q4锂盐均价将比Q3更低,意味着碳酸锂价格将有进一步下探空间。电解钴也从年初的35万/吨,下降至目前的26万/吨。
隔膜一直是价格战打得最凶的领域,据了解,今年有些偏低端干法单拉基膜的均价已经跌破1元/平方米,而较低的湿法隔膜基膜也下探至1.5元/平方米左右。
设备企业也普遍反映价格相较于去年也降低了约20%左右。
走出去
与日韩、欧洲电池企业加速部署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相比,加快“走出去”的步伐,积极开拓国际市场,也成为众多电池及产业链企业的战略选择。
电池环节,宁德时代欧洲工厂正式动工,预计2022年可实现14GWh的电池产能。此外,孚能科技、蜂巢能源、微宏动力也相继表示将在欧洲建立动力电池工厂。
材料环节,天赐材料拟在韩国投资设立全资子公司,注册资本5亿韩元(约303万人民币)。新宙邦将拟继续投资建设波兰项目,该项目建设年产4万吨锂离子电池电解液、5000吨NMP和5000吨导电浆项目。
设备环节,先导智能拟以自有资金在瑞典投资设立全资子公司,注册资本暂定500万瑞典克朗(约合人民币364万元)。
技术破发
2019年,国内外动力电池技术领域出现了多个创新性的变化,助推动力电池能量密度进一步提升和成本降低,体现了动力电池技术的发展趋势。
总体来看,动力电池技术发展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电芯尺寸、模组结构和PACK设计优化;二是电池材料体系优化升级;三是物联网技术提升动力电池安全性;四是固态电池产业化加速。
值得称道的行业新技术包括:宁德时代CTP技术,能量密度较传统电池包将提升10%-15%,可达到200Wh/kg以上;远景AESC的EnOS™操作系统,赋能动力电池智能化;中国台湾固态电池企业辉能科技的“朋友圈”不断扩大,加速推进其固态电池产业化;蜂巢能源推方形叠片工艺+四元及无钴材料电池。
新兴市场
在终端需求上升以及政策引导扶持等因素影响下,锂电池细分市场爆发出蓬勃的生长活力。
其中,在船舶、轻型车、通讯后备电源、电子烟、电动工具、ETC、TWS、48V微混等细分市场正在进入技术变革期或规模需求上升期,驱动锂电池需求高速增长。
从GGII预测数据来看,轻型车在2019年的出货量达4.5GWh;船舶在2025年的锂电池需求超35GWh;通讯设备电在2022年锂电需求将达45GWh;2020年TWS锂电池市场空间至少在24-45亿元。
设备窘境
对比前几年由动力电池产能急剧扩张赋予的市场红利风光,如今的中小锂电设备企业,正在陷入艰难的“至暗时刻”。
一方面,动力电池高集中化态势下,将大部分资金薄弱、规模体量小、技术研发跟不上的中小锂电装备企业挡在门外。另一方面,部分动力电池长期账款拖欠甚至直接“爆雷”破产的严峻态势,更是直接将部分锂电设备企业于生死边缘。
高工锂电了解到,基于动力电池企业频频爆雷的现象发生,除了个别客户之外,目前锂电设备企业都将“6成货款发货”作为商务合作底线。并将筛选客户、控制现金流作为企业风险把控的重中之重。
回收之难
缺乏实际盈利考虑,资本、企业扎堆涌入,让动力电池回收面临产能过剩的窘境。与此同时,产权不完善下的退役电池量少价高,小作坊抢收退役电池,电池包尺寸繁杂、标准不统一、拆解技术难度大,以及环保成本等让合规电池回收企业依旧盈利困难。
由于一些媒体的夸张市场宣传和对政策指引的误解,在动力电池回收产业,投资存在盲目性和激进性,并没有以真实的市场需求为指导。进而存在产能过剩,导致一些合规企业不但没赚到钱,反而还亏损,靠其他方面经营利润续命。
安全警钟
必须正视的是,全球电动化的大趋势下,安全隐患已经成为全行业无法绕开的一个“不定时炸弹”。
今年以来,国内至少已发生20起新能源汽车起火事件。截至2019年5月,国内新能源汽车共召回12.3万辆。其中由于三电系统故障导致的召回占比为50%,在这之中设计原因占到40%,生产制造原因占到60%。
从频繁的电动车起火事故以及电动车召回,主要来自于狂飙突进的动力电池产能“高端不足、低端过剩”;以能量密度为导向的产品开发正在忽略安全;疾风骤雨式的新势力造车缺乏产品锻造;价格下行压力下的动力电池“偷工减料”。
一系列的新能源汽车起火事故,也给动力电池行业敲响了警钟,如果动力电池企业以及上下游企业再不重视这个问题,必然会对整个新能源汽车行业造成严重的打击。
来源:高工锂电网
本文为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涉及侵权,请权利人与本站联系,本站经核实后予以修改或删除。
请完善以下信息,我们的顾问会在1个工作日内与您联系,为您安排产品定制服务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