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属客服号
微信订阅号
全面提升数据价值
赋能业务提质增效
智能穿戴在今天的发展,已经拥有了自己固定的市场份额,而后期如果智能设备想要扩大自己的市场,提高自己的技术是一个重要方面,本文为大家介绍了几种智能穿戴背后的技术。
智能可穿戴设备的理念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而产品化的可穿戴设备的雏形可以追溯到20世纪70年代。学术层面,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日本东京大学工程学院、韩国科学技术院等研究机构均设有智能可穿戴设备的专门研究机构,并拥有多项技术专利成果。在学术机构与活动领域,美国电气和电子工程师协会成立了可穿戴IT技术委员会,国际上1997年开始智能可穿戴设备学术会议IEEEISWC。
智能穿戴设备涉及技术
智能穿戴设备产业涉及的技术范围较广,包括传感技术、显示技术、芯片技术、操作系统、无线通信技术、数据计算处理技术、提高续航时间技术、数据交互技术等。
1, 传感技术
传感技术主要完成语音控制、眼球追踪、手势辨别、生理监控(包括心跳、血压、睡眠质量等)、环境感知(如温度、湿度、位置和压力等)等。目前,应用较多的传感器类型有骨传导、音源感测、肌电感测、重力感测、影像感测、陀螺仪、加速度计、磁力计、方向感测、线性加速度感测、光体积讯号变化感测模组、心电图脑波感测模组、眼球追踪感测等。
2, 显示技术
目前应用在智能穿戴设备中的常见显示技术包括薄膜电晶体液晶显示器、主动式矩阵有机发光二极体、有机发光二极体、发光二极体与电子纸等。除此之外,的穿戴式显示技术是,微型显示,柔性显示:
3 ,芯片
分别包括以现有手机处理器为核心的芯片,基于单片机(MCU)的产品,专门针对智能穿戴设备的芯片。
4 ,操作系统
包括嵌入式实时操作系统(RTOS) ,基于Android平台进行修改的操作系统,专有操作系统。
5, 数据交互技术
智能穿戴设备的价值不仅是简单的硬件功能,还包括依托于硬件的软件和数据服务。但是目前很多厂商的应用和云服务封闭,存在数据孤岛,不能与其他设备共享数据,缺乏开放产业生态环境。因此需要开放并统一智能穿戴设备、手机、云服务之间的接口,推动信息的流动和共享,消除数据孤岛,为用户创造出更多的价值。
6,提高续航时间技术
在智能穿戴技术里,如何提高设备的续航时间是关注的重点,也是要解决的重要问题。目前主要的解决方法有3种:一是从操作系统、芯片、屏幕以及终互联等方面来减少功耗,在性能与功耗之间找到平衡点;二是增加电池容量,如弯曲电池技术可在缩小电池体积的同时增加电池容量;三是通过无线充电、极速充电、太阳能和生物充电等技术缓解该问题,但这些充电技术大多处于研究阶段,尚未大规模商用。
移动智能穿戴设备不仅要求芯片、操作系统需满足小巧和低功耗要求,以满足设备可穿戴性和低功耗;还需支持更多样的传感器技术和新型人机交互技术,来感知周边环境和实现多种操作模式。
智能穿戴设备涉及技术的发展状况
1, 移动智能穿戴设备芯片技术
移动智能穿戴设备芯片向小型化、低功率化的过程发展,芯片呈现多样化需求。已有产品通常可分为两种平台架构。第一种脱胎于智能终端,以已有的手机应用处理器(AP)为核心硬件的通用平台,功能强大,可以完成增强现实等一系列基于多媒体内容的交互功能,缺点就是功耗较高、待机时间较短;另一种与活跃于工控领域的低功耗微控制器(MCU)结合,立足嵌入式技术,采用该类架构具有功耗低、响应速度快等优点,但是对增强现实等高性能人机交互技术的支持较弱,只能完成监控、记录、提醒等简单功能。高通、英特尔、MTK等产业巨头以及我国君正公司已经相继推出用于移动智能穿戴设备的定制化芯片,将加快移动智能穿戴设备的硬件成熟。
2,移动智能穿戴设备操作系统技术
移动智能穿戴设备操作系统呈多元化发展,目前通常有三种不同的技术路线。一是面向功能相对简单的基于传感器应用的操作系统,通常采用嵌入式操作系统,例如较成熟的实时操作系统(RTOS),在单一领域完成固定任务;二是基于已有智能手机操作系统进行裁剪,大部分智能手表、眼镜等产品便是基于Android、iOS、Tizen等操作系统进行开发,针对手机操作系统耗电量大、视频加速和3D等占用大量系统资源等功能进行裁剪优化;三是专门针对可穿戴设备的操作系统,谷歌已经发布针对可穿戴设备的Android Wear系统平台,可穿戴设备操作系统格局将迎来新的变化。
现阶段的可穿戴设备还有很多技术不够完善,这需要企业对可穿戴设备的技术进行不断的深入研究,为可穿戴设备的未来铺垫技术基础。
本文由五度数科整理,转载请标明出处,违者必究!
请完善以下信息,我们的顾问会在1个工作日内与您联系,为您安排产品定制服务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