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属客服号
微信订阅号
剖析产业发展现状
为区域/园区工作者洞悉行业发展
【专题 | 「储能」储能产业链_中国储能行业市场发展现状与前景】
三大指数走势分化,创业板指大涨,上证指数微幅下跌。
盘面上,赛道股持续受资金追捧,储能板块大涨,板块内个股掀涨停潮,此外半导体、军工、锂电池等均有所活跃。午后赛道股有所回落,市场热点开始快速轮动。下跌方面,基建地产等蓝筹板块全天低迷拖累上证指数表现。此外高位股出现明显亏钱效应,韶能股份等多股上演“天地板”。
总体上个股涨多跌少,两市超2600只个股上涨。沪深两市今日成交额10279亿,较上个交易日放量856亿。两市成交金额重回万亿。
截止收盘,沪指跌0.08%,深成指涨0.75%,创业板指涨2.63%。北向资金全天净卖出9.17亿元,其中沪股通净卖出28.61亿元,深股通净买入19.44亿元。
01 储能板块掀起涨停潮
近日储能板块掀起涨停潮,成为市场的焦点。个股上,南网科技、盛弘股份、南都能源、同力日升、奥海科技、同力日升等纷纷涨停,阳关电源涨9.09%、天能股份涨12.44%。
消息面上,据央视财经报道,随着光伏市场的火热,对于储能的需求也持续增长,甚至出现了供不应求的局面。在江苏常州新北区的一家光伏储能系统生产企业内,整条产线都在满负荷运行,生产着储能系统所需要的锂电池电芯。
负责人表示,现在生产量是去年的5倍,接到的订单量是去年的8倍。光伏发电具有波动性,无法满足电网的全天候调度需求,从2021年以来,宁夏、辽宁、安徽、江苏等地陆续在新能源上网等相关文件中提出了对储能配套等的具体要求。在当前光伏装机量攀升的背景下,储能系统的销量开始大幅增长。
在政策层面,6月份国家及地方共发布储能相关政策54条,其中国家出台政策6条,地方出台政策48条。
国家发改委6月1日发布《“十四五”可再生能源发展规划》的通知指出,2025年可再生能源年发电量将达3.3万亿千瓦时。工作计划重点指出:1)加快推进抽水蓄能电站建设;2)推进黄河上游梯级电站大型储能试点项目建设;3有序推进长时储热型太阳能热发电发展;4)推动其他新型储能规模化应用。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南网科技在最新的异动公告中披露了一份采购计划。
在该公告中,该公司提及了一份3年期采购计划:7月12日,南网科技发布2022-2024年储能电池单体框架协议采购项目招标公告,项目采购标的0.5C磷酸铁锂电池单体,预计采购规模5.56GWh。
02 全钒液流电池 受到市场关注
市场对储能板块的炒作近期可以说是此起彼伏。之前一段时间则青睐于钒电池。而这则和储能安全密切相关。
6月29日国家能源局发布的《防止电力生产事故的二十五项重点要求(2022年版)(征求意见稿)》。其中提出:中大型电化学储能电站不得选用三元锂电池、钠硫电池,不宜选用梯次利用动力电池;选用梯次利用动力电池时,应进行一致性筛选并结合溯源数据进行安全评估。
其中,动力电池的梯次利用指的是电池组在使用一段时间后出现衰减,性能不足以满足原场景要求后,通过拆解退役电池成模组或电芯,在使用要求低的场景再次利用。
不过由于回收的动力电池型号不统一、个体电池的全生命周期追溯困难、检测分类难度和成本较高,梯次利用的磷酸铁锂动力电池往往存在稳定性和一致性问题,容易引发“热失控”,导致其安全性远远低于原电池组,因此也不适合在电站的大规模应用。
目前投运项目较多的主要是磷酸铁锂电池和钒电池,二者在应用场景上存在一定差异。磷酸铁锂电池能量密度高,长时充放电时热稳定性相对较差,故适用于小型化、生活化场景。
而钒电池作为液流电池的典型代表,其充放电过程主要通过电解液中不同价态钒离子的电化学反应来实现,具有更高的安全性,兼具长寿命、大容量的特点,能方便应用模块化管理,不过能量密度低导致重量和体积较大,因而目前更适合用于大型储能场景,未来在小型化、生活化场景的应用仍需技术进步。
03 储能还有 哪些方向和主线
在“双碳”目标的持续推动下,以“风光水”为首的新能源迎来迅速发展,相关新能源的装机量持续高增。但由于新能源发电存在波动性、随机性、间歇性等问题,对电网频率控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随着新能源发电占比的提高,电力系统的平衡模式也需要重构,储能行业逐渐受到市场的广泛关注。
其中电化学储能是储能目前最重要的手段。中金公司分析师曾韬近日也发布研报称,多地已启动储能项目达1GW,下半年国内装机有望迎来加速期。根据公开招标数据,上周全球储能项目共计新增1470MW/2401MWh,均为电化学储能。
该分析师进一步表示,看好全球电化学储能市场的高成长性,以及高壁垒的电池、逆变器、热管理、消防设备以及EPC环节龙头公司的业绩高增长。
除此之外,储能安全、储能信息化也被视为未来的重要发展方向。其中,储能安全主要是液流电池技术。
至于储能信息化方向,华西证券分析师表示,电池储能系统的效率、可靠性和安全性等主要性能指标对储能系统成功商业化部署至关重要,云、大数据、AI、边缘计算等技术全面赋能储能系统的安全、运维以及运行经济效益成为趋势。他预计,储能信息化市场未来规模将占到储能市场规模的10%-15%。
本文为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涉及侵权,请权利人与本站联系,本站经核实后予以修改或删除。
请完善以下信息,我们的顾问会在1个工作日内与您联系,为您安排产品定制服务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