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话咨询 在线咨询 产品定制
电话咨询 在线咨询 产品定制
010-68321050

机器人产业:与更多行业深度融合,政策牵引供需发力!

五度易链 2023-02-13 3651 0

专属客服号

微信订阅号

科技最前沿

剖析产业发展现状

为区域/园区工作者洞悉行业发展

今年以来,伴随疫情防控转入新阶段,我国经济回暖势头强劲。相关数据显示,1月制造业产需景气水平明显回暖,服务业恢复迅速,带动非制造业实现触底反弹,市场主体发展信心增强,经济增长的强大动能快速释放。本版从此期开始推出系列报道,聚焦行业企业奋力开创2023年新局面,推动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走好高质量发展之路的新征途。

【收录专题 | 工业机器人技术_工业机器人产业现状及产业链分析】

【产业图谱 | 机器人产业链图谱_机器人产业链全景图】

  今年以来,伴随疫情防控转入新阶段,我国经济回暖势头强劲。相关数据显示,1月制造业产需景气水平明显回暖,服务业恢复迅速,带动非制造业实现触底反弹,市场主体发展信心增强,经济增长的强大动能快速释放。本版从此期开始推出系列报道,聚焦行业企业奋力开创2023年新局面,推动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走好高质量发展之路的新征途。

  从超级人工智能机器人550W量子计算机“小苔藓”到四足仿生机器人机械狗“笨笨”,近期热映的电影《流浪地球2》为大家展现了各种各样的机器人。事实上,电影中不少机器人并非特效或是特殊定制,而是已在制造业、商贸物流、医疗健康、商业社区服务等领域实际应用的机器人。

  近日,工信部等17部门印发《“机器人+”应用行动实施方案》,更是为中国机器人产业发展按下“加速键”,推动机器人更快进入千家万户,融入千行百业。

  与更多行业深度融合

  刚刚过去的2022年,机器人领域的新技术新产品层出不穷,随着小米的全尺寸人形仿生机器人“CyberOne”和特斯拉的人形机器人“Optimus”(擎天柱)的先后发布,人形机器人正成为产业中异军突起的新角色。

  “人工智能和人形机器人行业没有弯道超车的机会。”深圳市优必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创始人、董事长兼CEO周剑对记者表示,要实现硬科技行业的高质量发展,只有脚踏实地研发、持之以恒投入,才能打赢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优必选科技深耕10年,形成了1500多项技术专利,在人工智能算法和人形机器人本体技术上都取得了重大突破。公司自主研发的大型人形机器人Walker历经多次迭代,如今已实现成本可控以及稳定量产交付,在迪拜世博会中国馆服务长达6个月,提供超过1000场次的接待导览服务,这也是首个大型仿人服务机器人真正商业化落地。

  “可以非常确定的是,人形机器人的未来要看中国。”周剑分析,我国是全球为数不多已生产出人形机器人成品的国家之一,在人形机器人市场已经占据了先发优势。同时,我国还拥有世界上规模最大、门类最齐全、配套最完备的产业链体系,这种优势不仅没有国家能替代,还会随着产业更替日益完善。我国也是人形机器人最大的潜在市场之一,我国新一代年轻人在技术革新中不断受益,更愿意接受和拥抱前沿技术,这无形中减弱了人形机器人的商业化阻力,将加速迭代优化,造就强大的顶端优势。

  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演进,人工智能、5G、新能源、新材料等与机器人技术深度融合,机器人产业正在迎来升级换代、跨越发展的窗口期。

  众诚智库执行总裁韦玉怀表示,随着人口总量下滑、老龄化加速以及各类要素成本不断上涨,以机器人为代表的智能制造将成为国内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展望2023年,以《方案》出台为契机,机器人产业将与更多行业深度融合,在消费及投资复苏背景下,国内机器人产业整体将迎来新一轮高速增长。其中,国内工业机器人将逐步形成自主可控的全产业链基础,行业进入稳定成长期;服务机器人则因为更多的细分市场存在高速成长空间。

  难点痛点尚待突破

  多重因素助推我国机器人产业高速发展。2022世界机器人大会上发布的《中国机器人产业发展报告》预计,2022年中国机器人市场规模将达174亿美元,2017年至2022年年均增长率达22%。其中,2022年工业机器人市场规模有望达87亿美元,服务机器人市场规模有望达65亿美元,特种机器人市场规模有望达22亿美元。

  “预计到2024年,中国机器人市场规模将超过250亿美元,2022年至2024年年均增长率将达21%。”韦玉怀说。

  当前,我国机器人企业通过自主创新和实施全产业链布局战略,不断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在工业机器人领域,以汇川技术、沈阳新松、安徽埃夫特、哈尔滨博实、广州数控、南京埃斯顿等为代表的一批机器人领军企业正在奋起直追。服务机器人在家用、教育娱乐、医疗康复、公共服务、应急救援、极限作业等领域发展相对成熟,涌现出众多本土优势企业,例如科沃斯、优必选、康力优蓝、未来伙伴、纳恩博、科大讯飞、大疆创新、科微智能等。

  “我国机器人产业在产业链规模、应用生态、成本和场景等方面具有优势,已经建立起相对完整的工业机器人产业链,但仍存在技术积累不足、产业基础薄弱、高端供给缺乏等问题。”韦玉怀介绍,当前在电机、减速器等关键技术领域,国内厂商已经实现技术突破,但与头部厂商相比仍有较大差距;在控制系统方面,国内实现了从无到有的突破,但由于底层软件架构和核心控制算法的不足,国产控制器在稳定性、响应速度、易用性方面与国际主流产品存在明显差距;机器人的感知系统尤其是高端供给方面,仍然高度依赖进口。

  “对机器人企业来说,我国有着非常广阔的市场前景,但市场需求问题仍然非常突出。”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秘书长、中国机器人产业联盟执行理事长宋晓刚告诉记者,目前我国机器人难以满足一些企业对产品稳定性、可靠性、适用性的需求,这导致在国内市场尤其是中高端市场中,相较于国外品牌,自主品牌市场占有率仍然较低,存在供需信息不对称的问题。

  “国外的机器人产业在解决一些应用问题上比我们成熟,这是在实际使用中经过多年迭代而来的。现阶段,我们在基础理论、基础技术方面已有一定储备,若要更好地抓住市场机遇、满足市场需求,就要让产品进入应用创新阶段,通过应用加快产品、技术迭代,在这个过程中找到研发创新的难点堵点。只有围绕这些难点堵点进行攻关,才能真正解决实际问题。”宋晓刚说。

  政策牵引供需发力

  据韦玉怀介绍,目前,我国工业机器人的应用领域已从汽车、电子、金属制品、橡胶塑料等重点行业,逐渐向纺织、物流、制药、半导体、食品、原材料等行业扩展,但汽车制造业仍是工业机器人最大的应用市场;在服务机器人方面,国防、家庭领域需求引爆服务机器人市场,尤其是清洁机器人和医疗机器人成为国内服务机器人产业发展前景最好和增速最快的领域。

  《方案》提出,到2025年,制造业机器人密度较2020年实现翻番,服务机器人、特种机器人行业应用深度和广度显著提升,机器人促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能力明显增强。

  宋晓刚表示,“机器人+”应用行动将落实《“十四五”机器人产业发展规划》提出的五项主要任务之一——拓展应用深度广度。此次《方案》的出台,能为实现规划中提出的“到2025年,机器人产业营业收入年均增速超过20%、制造业机器人密度翻番”等发展目标的实现打好基础。

  “《方案》希望从供给侧和需求侧两端共同发力,高水平推进‘机器人+’应用。”宋晓刚表示,未来随着政府和行业资源的整合加速,供需对接的方式将越来越多样,比如有针对性地进行细分行业的产业对接,建设“机器人+”应用体验和试验验证中心,开展资源共享、信息互通、优势互补的供需对接活动。在成熟应用领域遴选一批应用成效突出、具有较强影响力的标杆企业和典型场景,加快推进应用的深度与广度,促进供给侧实现高质量创新。

  “机器人应用广度深度将加速拓展。”韦玉怀认为,中国机器人产业将进入快车道,全面带动工业机器人、服务机器人、特种机器人甚至人形机器人产业链的全面繁荣。(记者 黄鑫 崔浩)


本文为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涉及侵权,请权利人与本站联系,本站经核实后予以修改或删除。

评论

产业专题

申请产品定制

请完善以下信息,我们的顾问会在1个工作日内与您联系,为您安排产品定制服务

  • *姓名

  • *手机号

  • *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 *您的邮箱

  • *政府/园区/机构/企业名称

  • 您的职务

  • 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