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属客服号
微信订阅号
剖析产业发展现状
为区域/园区工作者洞悉行业发展
【研究报告 | 中国动力电池行业发展现状与发展前景分析报告】
随着产业发展加速,海外市场如今成为动力电池企业必争之地。中国汽车动力电池产业创新联盟最新数据显示,今年前10个月,我国动力和储能电池合计累计出口达115.7GWh,其中,动力电池累计出口101.2GWh。业内人士表示,在海外市场需求不断释放背景下,国内动力电池企业正加速拓展全球市场。得益于完善的产业链和创新链,未来,我国动力电池企业在全球动力电池市场所占份额将不断上升。
“出海”成高频词
在受访业内人士看来,动力电池出口表现强劲主要得益于国际市场的旺盛需求。随着全球新能源汽车产量及渗透率稳步增长,国际市场对锂电池需求持续井喷。据彭博社预测,2025年,全球动力电池需求有望达到1200GWh。
“我国动力电池出口高增长,与近年来我国电动汽车及锂电池产业快速发展密不可分。”厦门大学中国能源政策研究院助理教授吴微表示,“近几年,国外市场也在发生变化,原油成本上涨波及传统燃油车行业,很多国家加快布局新能源汽车产业。但是,当下海外市场电池产能相对有限,成本也比国内高。多重因素驱动下,我国动力电池出口快速增长。”
如今,“出海”已经成为我国新能源汽车及动力电池行业的高频词。10月,蜂巢能源与国际能源巨头万浦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成为蜂巢能源在泰国市场布局以及国际化进程中的重要一步;9月,美国伊利诺伊州政府官网发布声明,国轩高科将斥资20亿美元在该州新建一座电动汽车锂电池工厂,计划于2024年投产……
今年以来,国内动力电池企业纷纷加速布局国际市场,扩大海外生产、研发规模。东兴证券研报指出,国内动力电池厂商“出海”提速趋势将带动我国在全球动力电池市占率提升,龙头企业有望抢占先机,充分受益于海外市场环境与利润空间。
成本优势凸显
据了解,相比国外,我国电池供应产业链较为完整,企业兼具成本、技术、规模优势,因此,国际车企更愿意与中国电池供应商合作。“新能源汽车市场高增长驱动锂电池产业快速发展。近年来,国内电池企业不断扩大生产规模,规模经济效应逐步显现,大大降低了生产成本。”吴微指出,通常国际车企会优先选择与当地供应商合作,但在成本优势面前,这种壁垒比较容易被打破。“可以看到,面对激烈竞争,已经有很多日韩车企为降低成本、提高竞争力,开始选择从中国采购电池。”
根据韩国产业通商资源部的统计数据,韩国动力电池进口额从2021年的36亿美元增至2022年的60亿美元;今年1至8月的进口额已经超过2022年全年数额,达到62亿美元。其中,自中国的进口额从2021年的33亿美元增至2022年的56亿美元,今年前8个月则达到59亿美元。
韩国研究机构SNE Research发布的最新数据也显示,今年1-9月,全球动力电池装机量排名前十位的企业中,中国企业占据6席,市占率达62.9%。“随着未来产业链规模优势进一步稳固、成本优势持续保持,中国动力电池在全球市场的份额还将进一步扩大。”吴微说。
积极应对各类挑战
值得一提的是,“出海”也已成为国内动力电池企业消化产能的出路之一。中国汽车动力电池产业创新联盟发布的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我国动力电池累计装车量为152.1GWh,同期我国动力电池累计产量约为293.6GWh。以此计算,今年上半年,动力电池产量接近装车量的两倍。上海钢联新能源事业部高级研究员方李喆此前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在国内锂电产能投入多、国内市场无法消化全部产能的情况下,企业肯定会考虑出口。”
不过,动力电池企业“出海”也并非一帆风顺。近年来,欧盟、美国相继出台一些准入政策,例如,根据《欧盟电池与废电池法规》,自2027年起,动力电池出口到欧洲必须持有符合要求的“电池护照”,记录电池的制造商、材料成分、碳足迹、供应链等信息;美国《通胀削减法案》针对中国锂电池加收关税,并为符合电池本土化要求的企业提供补贴。
“近几年,国际绿色贸易壁垒比较多,对于中国电池企业来说,'走出去'尤为重要。企业在海外投资设厂,虽然成本会高一些,但更利于扩展海外市场业务。”吴微说。
另外,吴微进一步表示,中国动力电池企业想构筑持续的竞争优势,一方面需要有足够大的国内市场规模,维持企业规模经济带来的高性价比优势;另一方面,企业要加大对新技术投资,以保证在未来变革中保持技术领先性。(记者 姚美娇)
转自:中国能源报
本文为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涉及侵权,请权利人与本站联系,本站经核实后予以修改或删除。
请完善以下信息,我们的顾问会在1个工作日内与您联系,为您安排产品定制服务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