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属客服号
微信订阅号
剖析产业发展现状
为区域/园区工作者洞悉行业发展
“双向奔赴”
“氢能可解决未来新型电力系统中大规模可再生电力的储存问题,也可解决未来冶金、化工行业原料低碳化的问题,发展氢能是实现'双碳'目标、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的必然选择。”国家电投集团氢能科技发展有限公司首席技术官柴茂荣在近日举办的清洁智慧能源高质量发展大会上表示。
据了解,在技术和生产自主可控的基础上,国家电投建立了国家电投黄河流域氢能产业基地,覆盖发电、车用、空冷燃料电池的关键技术研发和产品生产,推进氢进万家、风光氢储一体化、氢能交通多个项目落地。
“当前我国风电、光伏、储能、氢能产业发展态势良好,风光储氢一体化形成一种新的能源供应系统,能够有效地解决传统能源供应的弊端,是引领产业低碳转型的重要抓手,也是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途径。”山东能源电力集团规划发展部部长徐振栋说。
在山东氢谷新能源技术研究院院长张真看来,风光与氢储是一场“双向奔赴”,以风光为核心的清洁能源高质量发展,需要氢、储的协同,同时氢、储也会反过来促进清洁能源的消纳,平滑电力的输出,推动可再生能源装机规模进一步扩大。
近年来,国家层面已出台多个政策规划支持风光氢储一体化发展。例如,《氢能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2021年-2035年)》中指出,发挥氢能调节周期长、储能容量大的优势,开展氢储能在可再生能源消纳、电网调峰等应用场景的示范,探索培育“风光发电+氢储能”一体化应用新模式,逐步形成抽水蓄能、电化学储能、氢储能等多种储能技术相互融合的电力系统储能体系。
《“十四五”新型储能发展实施方案》中提到,促进沙漠戈壁荒漠大型风电光伏基地开发消纳,探索利用可再生能源制氢,支撑大规模新能源外送;开展氢(氨)储能等关键核心技术、装备和集成优化设计研究。拓展氢(氨)储能、热(冷)储能等应用领域,开展依托可再生能源制氢(氨)的氢(氨)储能、利用废弃矿坑储能等试点示范。推动可再生能源制氢、制氨等更长周期储能技术,满足多时间尺度应用需求。
政策供给不足
“氢能是长时储能的重要的技术路线。据不完全统计,我国已有40个以上地区发布新能源配套建设储能的相关文件。”在张真看来,氢储能在新型电力系统中具有丰富的应用场景。“氢储能在电源侧的应用价值主要体现在减少弃电、平抑波动和跟踪出力等方面,氢储能在电网侧的应用价值主要体现在为电网运行提供调峰容量和缓解输变线路阻塞等方面。”
与此同时,目前各地区风光制氢项目配置储能容量的鼓励政策各有不同,定向支持风光氢储一体化发展的支持政策仍然有限。
2021年4月,山东省发改委、山东省能源局、山东能源监管办联合印发的《关于开展储能示范应用的实施意见》指出,鼓励风电、光伏发电制氢,制氢装机运行容量视同配建储能容量;2022年11月,内蒙古能源局发布的《内蒙古自治区风光制氢一体化示范项目实施细则》明确,风光制氢一体化项目需配置电储能,调峰能力原则上不低于新能源规模的15%,时长不低于4小时。储氢设施容量大于4小时制氢能力的,可根据需要相应降低电储能配置要求。
“电化学储能配比究竟可以降至多少并没有明确。此外,部分氢储能的鼓励政策对风光制氢项目虽然起到推动作用,但只是对可再生能源风光制氢的储氢配置做调整或放宽限制,没有提及氢储能作为一种收益参与电力市场的细则。”
数智化手段助力
据张真介绍,截至2023年8月,可再生能源制氨项目建成运营的共有44个,产能6.65万吨/年,数量和产量猛增,全国正在建设的69个项目产能达到了87.84万吨,主要集中在内蒙古、宁夏、新疆等地。
“2023年以来上游制氢项目火热,与下游需求息息相关。”张真指出,未来风光氢储一体化发展以及和交通、化工、冶金、航运、建筑场景的耦合将有助行业的深度脱碳,推动我国现代能源体系的高质量发展,但风光氢储一体化高质量发展仍然任重道远。她建议,在推进储能商业进程方面,各地储能配置政策有待进一步细化,可鼓励有条件的地区优先配置氢储能。此外,还可以给予一些战略新兴产业更多电价优惠。
在国家能源专家咨询委员会副主任徐锭明看来,能源高质量发展取决于科技突破。“作为能源消费和能源生产大国,我国对推动能源科技突破肩负重要责任,将致力于打造数字化、智慧化能源体系。”
“数字化、智能化是现代能源体系的底色,如果想让风光氢储一体化系统达到更好的能源效率,并且科学高效地测算下游需要匹配什么类型的产品,实现经济性、最优配比,缩短整个项目投资的回报时间,还是要借助数字化、智能化手段,这也是未来整个行业的努力方向。”张真表示。(记者 杨梓)
本文为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涉及侵权,请权利人与本站联系,本站经核实后予以修改或删除。
请完善以下信息,我们的顾问会在1个工作日内与您联系,为您安排产品定制服务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