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话咨询 在线咨询 产品定制
电话咨询 在线咨询 产品定制
010-68321050

加强无人机管控推动无人机行业健康发展

五度易链 2018-09-11 2250 99

专属客服号

微信订阅号

科技最前沿

剖析产业发展现状

为区域/园区工作者洞悉行业发展

近几年来,我国无人机产业发展迅猛,其中以深圳大疆为代表的消费级无人机,其生产、销售已占据全球领先地位,无人机在农林植保、警用安防、能源电力、快递物流等行业的应用也不断取得突破,无人机产业已成为当前人工智能和物联网的热点,成为投资者竞相投资的焦点,成为经济和产业发展的新亮点。

  近几年来,我国无人机产业发展迅猛,其中以深圳大疆为代表的消费级无人机,其生产、销售已占据全球领先地位,无人机在农林植保、警用安防、能源电力、快递物流等行业的应用也不断取得突破,无人机产业已成为当前人工智能和物联网的热点,成为投资者竞相投资的焦点,成为经济和产业发展的新亮点。但近年来无人机安全及扰航事件频发,不仅严重影响了航空运输安全及社会公共安全,也引起各地方对无人机的严格管控,甚至影响了产业快速发展。从国家、社会和行业的角度来说,加强无人机安全监管的呼声越来越高,加强新技术研究应用,建立统一完善的无人机安全监管平台,已成为无人机行业发展的迫切需要。

undefined

  现有无人机监管技术情况

  从目前行业和市场来看,无人机管控主要分两个方面:一是对合作目标的实时监控、管理;二是对非合作目标的探测、识别、定位、预警、反制等。

  对合作类无人机以自愿接受监管为主。目前,低空轻小型无人机主要通过通信网络、WiFi等“云”系统来实现监管。国内已经拥有了国家部门层面的云监管平台,包括公安安全监管系统及民航局批准的“云”平台等,以及企业自有监管平台和研发中的网络监管平台,包括大疆司空系统、通信运营商网联监管技术系统等。据统计,目前市场上约80%的企业拥有自建的无人机监管系统或加入了其他云系统。而大中型固定翼无人机基本与有人机类似,主要通过安装广播式自动相关监视(ADS-B)、雷达、卫星导航等无线电系统,实现飞行状态自动报告、应答或双向交流。这一类监管主要问题在于缺乏国家法规和标准强制要求,监管主体以大量的民营企业为主,约束力不强;同时,技术手段和路径不统一,仅云平台就有数十种,难以实现国家层面的统一监管。一些技术手段中还需嵌入芯片、模块等,成本较高。

  对非合作类无人机以识别反制为主。对于非合作类无人机,现有技术主要分两步来实现:一是对无人机进行探测识别,目前,国际上主要通过无线电频谱监测、低空雷达探测、声光监测等多种监视手段来实现无人机探测、定位、识别,如通过频谱监测,对主流遥控信号、图传信号的无人机及操作者进行双监测定位,典型的系统有瑞典的“长颈鹿”捷变多波束(AMB)雷达系统,意大利的“猎鹰盾”无人机系统,美国Drone Shield公司的监测系统等;二是对无人机进行压制反制,主要利用无人机飞控原理采用电磁干扰来阻断无人机遥控、图传或导航信号,以及通过声波干扰和无线电压制、劫持等手段,迫使、诱骗无人机返航或迫降,如美国DroneDefender的电波枪反无人机设备,英国反无人机防御系统(AUDS)等;此外,还有基于物理手段的管控技术,包括激光、电磁能量摧毁和物理捕捉等,如波音公司的紧凑型激光武器系统,直接将无人机击落或者烧伤;日本通过无人机捕捉网、荷兰甚至通过训练老鹰实现对无人机的抓捕。但是,这类管控技术还难以实现对轻微型无人机的有效探测、识别,同时,反制系统设备成本高、部署不方便、滥用等问题,也有待于进一步的研究解决。

  无人机监管技术趋势

  目前,全世界范围内针对无人机安全监管的法规、技术都在不断完善,其发展趋势主要有:

  一是监管越来越常态化体系化。随着无人机应用范围的越来越广,国内低空空域逐步开放,无人机监管范围不断扩大,单纯以重大活动保障、重点区域管控为针对性防控部署目标的监管已逐渐无法满足要求,体系化常态化监管需求正不断加强。我们需构建无人机监管体系,推进无人机防控常态机制建设,以实现监管网络的广域覆盖和重点区域的有效防控,为无人机安全飞行及产业健康有序发展提供保障。

  二是监管技术、手段不断创新。随着近几年来多元传感器探测、数据融合、云服务、大数据处理等技术的快速发展和不断成熟,在无人机监管领域逐步推广应用,无人机监管系统技术呈现前沿化、手段多样化发展趋势,红外、雷达、激光、无线电、柔性网、物理捕捉等监测拦截手段在复杂环境下的组合应用越来越多。将无人机与有人机一起,实现一体化飞行监管成为国内外研究和支持的主要方向,其中,美国、瑞士等都在部署国家无人机空管系统,阿联酋甚至在研发基于区块链的人工智能驱动的、自主的智能无人机系统交通管理(UTM)平台。

  三是监管将更多考虑市场和产业发展需要。面对无人机的广泛应用及日益上升的安全威胁,其法规标准欠缺导致的难以监管问题越来越突出,在无人机体系化常态化监管需求日益迫切形势下,无人机监管无疑将越来越严苛,各种监管技术也将广泛运用。但也由此产生了对于合法合规飞行无人机无端干扰和影响等问题,如西安无人机集群表演就曾出现类似的事件。因此,各国和地区都在探索在保证无人机有效监管的前提下,从政策、法规上进一步规范,积极研究管控措施,采取更先进的技术手段,营造更宽松的政策环境,实现对无人机产业的促进和规范发展。

  我国无人机监管政策建议

  一是加快梳理无人机管控技术需求。针对无人机管控需要及管控技术发展趋势,结合我国无人机管控部门较多、程序仍然复杂等特点,加快梳理各部门、各地方、各行业及各应用实践有关无人机管控的技术需求,明确技术需求主体、需求内容及需求目标,为发展无人机管控技术、建立管控体系奠定基础。相关部门应着眼于飞行应用层面的管控需要,从无人机本身、信号链接、监测反制设备等方面寻找技术方向,研究管控新技术。

  二是加强安全管控新技术研究。发展无人机数字身份识别、云联网、电子围栏、通信导航、自动监视、反制等系统技术和模块,提高技术可靠性灵敏度水平,有效降低技术成本。完善无人机数据接口标准,解决不同部门、不同监管主体之间数据传输与技术对接等关键问题。推动无人机军民深度融合技术应用,探索有人、无人融合运行系统方案,构建全面互联、互通、互动的智慧化协同运行环境。

  三是探索建立企业、地方和国家三级管控平台体系。加快建设国家级统一的无人机安全管控平台,充分利用新技术手段,与现有管控平台对接,着重研究解决人机绑定、低空公网与中高空ADS-B等数据链通信等问题,实现管人、管机、管飞行的有效统一,以及各部门、各地方、各企业有关无人机管控需求的全部覆盖。推进地方及省级无人机管理平台系统研发,通过与企业级平台数据共享,实现企业级平台互联以及区域内无人机实时管控。推动开发多技术融合的民用无人机空中监控服务企业级系统平台,由生产企业监测各自产品流向及运行状态信息,实时反馈地方和国家平台。


本文为我公司原创,欢迎转载,转载请标明出处,违者必究!

评论

产业专题

申请产品定制

请完善以下信息,我们的顾问会在1个工作日内与您联系,为您安排产品定制服务

  • *姓名

  • *手机号

  • *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 *您的邮箱

  • *政府/园区/机构/企业名称

  • 您的职务

  • 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