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
相当于60多层楼高的世界最大海上风电机组,可应用于水深35米以上广泛海域的双主机、双风轮“Y”字形漂浮式风电平台,相当于两架A380客机长度的世界最长风机叶片……在日前举行的2024北京国际风能大会暨展览会上,一系列风电行业的创新成果让人眼花缭乱。随着中国风电规模不断壮大,如何在创新中“转”出更高质量,备受关注。
新能源
新能源
近日,上海市浦东新区发改委发布《关于组织开展上海市2024年第二批可再生能源和新能源专项资金奖励项目申报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强调“对企业投资的深远海海上风电项目和场址中心离岸距离大于等于50公里近海海上风电项目,根据项目建设规模给予投资奖励”,场址中心离岸距离小于50公里近海海上风电项目将不再奖励。
新能源
截至6月底,全国累计发电装机容量约30.7亿千瓦,同比增长14.1%。其中,太阳能发电装机容量约7.1亿千瓦,同比增长51.6%;风电装机容量约4.7亿千瓦,同比增长19.9%。
新能源
近日,第九届全球海上风电大会在宁波举行。此次大会聚焦海上风电发展热点、前沿技术及市场政策前景等方面展开深入探讨,以推动我国海上风电高质量跃升发展。
新能源
当前,欧美地区风机产能紧张。陆上风电方面,根据全球风能协会的统计,2023年中国陆风年产能为82吉瓦,是全球最大的陆上风机生产基地。欧洲、北美、印度和拉丁美洲的陆风产能分别为21.6/13.65/11.5/6.15吉瓦。从供需情况来看,中国、印度和拉丁美洲地区的陆风风机产能充沛,欧洲和北美地区预计2026年起陆风产能供应可能不足;
新能源
经过多年发展,我国海上风电规模不断扩大。水电水利规划设计总院海洋能源处副处长刘霄在近日召开的2023中欧海上新能源发展合作论坛上,披露了一组数据,截至今年9月底,中国海上风电累计并网装机约3189万千瓦,装机规模已连续两年稳居全球第一,超第2至5名国家海上风电并网总和;2019-2022年利用小时数逐步上升,今年1-9月达1797小时。“从各省情况来看,广东、山东、辽宁、江苏、浙江、福建6省并网规模均超百万千瓦。”
新能源
12月1日,我国首个国家级海上风电研究与试验检测基地(以下简称海上风电试验基地)在福建开工建设。海上风电试验基地建成后,将填补我国尚无大功率全尺寸地面试验平台的空白,进一步提升我国海上风电设备的研究与试验验证能力。
新能源
作为风电、光伏制造和应用大国,我国风电、光伏累计装机量和新增装机量多年来稳居全球第一。随着技术进步和设备更新,早期的部分风电、光伏设备逐步进入退役期,未来几年将迎来大规模集中退役。《经济参考报》记者在采访调研中发现,当前我国退役风电、光伏设备循环利用尚处于起步阶段,面临着技术、标准、环保、经济性等诸多难题,且多数企业参与意愿不足,循环处理能力有限。
新能源
在新技术、新方案的推动下,中国的风电装机规模进一步扩张。据国家能源局消息,今年前8月,全国新增发电装机容量超1.9亿千瓦,比上年同期多投产超1亿千瓦。其中,风电新增装机2892万千瓦,比上年同期多投产1278万千瓦。截至今年8月底,全国累计发电装机容量约27.6亿千瓦,同比增长11.9%。其中,风电装机容量约4亿千瓦,同比增长14.8%。
新能源
10月5日,记者从三峡集团获悉,我国海拔最高风电项目——西藏措美哲古风电场25台风机全容量并网发电。其中,风电场批量使用了目前我国超高海拔地区已投产单机容量最大的3.6兆瓦风电机组。
新能源
9月27日,风电板块强势反弹,截至当日收盘,双一科技、东方电缆涨停,大金重工、新强联、泰胜风能、新风光、金雷股份等涨逾5%。消息面上,近日国内海风开发稳步推进,广东、福建等地海风项目竞配快速推进,浙江、广东等地海风项目密集核准,江苏海上风电建设有望快速启动。
新能源
中国正引领全球风电发展。2009年~2022年,中国风电新增装机连续14年位居全球第一;2010年~2022年,中国风电累计装机连续13年位居全球第一。目前,中国陆上风电单机容量达8兆瓦,海上风电在18兆瓦级以上,风电机组引领全球大型化潮流。
新能源
截至2022年底,我国海上风电累计装机已超3000万千瓦,连续两年位居全球首位,占比达一半左右。将时间轴拉长,截至2012年底,累计装机约39万千瓦;截至2017年底,累计装机约279万千瓦。可以看出,我国海上风电虽然起步较晚,但发展迅猛,已进入规模化开发阶段。
新能源
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近日发布的数据证实了这一点。在各方共同努力下,全国风电、光伏发电平均利用率逐步提高,风电利用率由2016年的82.4%提高至2022年前11个月的96.7%;光伏发电利用率由2016年的90%提高至2022年前11个月的98.2%,达到了世界一流水平。
请完善以下信息,我们的顾问会在1个工作日内与您联系,为您安排产品定制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