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属客服号
微信订阅号
全面提升数据价值
赋能业务提质增效
自我国改革开放以来,产业园区伴随着经济高速发展和产业升级逐渐成长成熟起来,当下我国产业园区的发展已经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就,已经呈现出涉及不同产业层次、覆盖经济领域广泛、多种类型互为补充的发展态势。然而伴随着我国产业园区风起云涌的快速发展,一些问题也逐渐凸显出来,下面我们就来盘点一下产业园区发展所面临的问题有哪些。
一、园区规划不科学、产业定位不清晰
我国很大一部分园区都是奉行着“先试先行、机会主义”而建设的,园区产业定位、发展方向和发展模式缺乏明确的区分,就好比先有产品,再来谈市场调研。园区规划布局缺乏顶层设计和统筹规划,普遍存在“小而乱”的现象,区域比较优势、主导产业不突出,而且前瞻性、指导性、权威性表现不强。产业定位模糊不清晰,无法让园区管理者和招商部门系统地对外展示园区的发展前景,推动大项目、大企业进驻,同时导致引进园区的项目和产业杂乱无章,无法形成产业聚集和产业链构建,土地利用和产业发展效率低下。
二、园区主导产业趋同,同质化特征明显
目前,“园区主导产业趋同,同质化特征明显”已经成为我国产业园区特色化发展所面临的首要问题。部分地域产业园区的建设受其他地区成功经验的影响,带有一定程度的跟风性质,没有与当地经济发展特点和资源禀赋相结合,导致园区规划不完善、定位不明确,大部分园区没有形成自身的发展特色。或是在推进产业园区开发建设过程中,过分追求产业园区短期产生的经济效益指标,对主导产业重点培育产业定位不清晰。企业在选择产业投资项目时也表现出盲目性,以当地政策支持力度、税收减免力度来进行选择,产业项目与功能同质化倾向日趋严重。
三、产业链不完整,难以实现产业集聚效应
通过分析全国各类产业园发展现状,我们发现很多产业园的产业类别很多,但能形成完整产业链的却很少,企业之间没有任何业务或技术上的联系,或只是局限在产业链的局部环节或零星产业上。由于产业园的产业、企业相互之间都缺少关联性,相互隔离,企业上下游的研发、原材料和零部件供应、生产、营销、物流、售后服务等都难以形成资源共享和规模化采购,导致成本居高不下,产业品牌难以形成,加大了招商引资的难度和园区管理复杂性,更是难以形成规模效益和产业集聚效应。
四、“产业空城”和“产城分离”现象普遍
很多园区,“新兴产业”仅仅被当作园区地产招商的概念和噱头,园区被传统的、高耗能、高污染的产业所占据,而有的园区则是因为招商失败,所谓的新兴产业园甚至已变为废弃的“空城”。以战略性新兴产业为主导的产业园区以及各类开发区,在建设过程中普遍存在“产业空城”和“产城分离”这两个突出问题。开发区内越来越多的楼房、工厂拔地而起,但同时也有越来越多的空城诞生,更有大量土地荒废,最后地方债务高筑。而在数字经济时代的当下,传统产业园区已经成为过去式,产业园区的发展要与城市发展相衔接,实现产业发展与城市规划相互促进。然而由于产业园区建设没有做到配套先行,缺乏产业和生活配套,导致产业和城市融合度很低,产业园区发展缺乏后劲。
五、重硬件建设,轻软实力打造,产业配套服务业薄弱
重硬件建设,轻软实力打造是很多产业园区的通病。产业园区普遍过于重视基础设施,而忽略服务、品牌等软实力的建设。目前很多地方大建科技新城,智慧城市概念等等,但园区必须要回归到对于目标产业的吸引力上去考虑,注重对客户的配套软件的打造。由于产业园内的餐饮、物业、商务服务、医疗教育等产业配套严重不足或者缺失,没有系统考虑生活服务配套设施,出现了产业园区空心化、阶段性拥堵、假日空城,以及资源分散等严重的弊端,影响了产业园服务功能的高效。此外,产业园区的服务体系核心应以服务对象也就是园区企业的自身需求出发,力争提供包括人才服务、金融服务、信息服务、市场服务、技术服务、产品服务等一系列的增值创新服务,从而全面助力企业健康成长,保证园区的可持续发展。
六、政策依赖性强,内生发展较弱
产业地产因其特殊性,受国家政策影响的波动性向来比较大,任何风吹草动,都能在行业内惊起一池波澜,在实际操作中,政策优惠、土地条件、税收减免等往往也是产业地产运营者招商引资最有利的说辞。产业园区为入驻企业提供大量的政策优惠,吸引一些具有示范效应的大项目和大企业入园,增加了企业的依赖性,影响产业园区市场化运营机制的建立。于是造成了重外部优惠政策,轻内生动力培育这样的一种现象。园区能够以优惠政策,包括土地价格优惠、税收优惠来吸引企业入驻,但是对于入驻企业内生动力的培育,园区所花精力较少。
七、招商缺乏定位和计划,成效不明显
越来越多投资商和政府发现,破解产业园区持续发展问题,必先突破招商难题。产业园区招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必须要制定长期的产业园区招商策略。没有一个明确的定位、招商做起来就会很艰难。而且很多园区在新形势下的招商引资能力不强,创新招商引资的机制和措施不够,导致入园大项目、带动性龙头项目不多,标准厂房“筑巢引凤”效果不好,入驻企业质量不高。
八、技术创新能力不足,园区缺乏相关服务
全国各地产业园在技术研发投入方面普遍存在不足,不少产业园没有构建技术与人才分享的技术研发孵化器、实验室或服务平台。大多数小微企业技术研发能力弱,技术人才匮乏,技术含量低,抗风险的能力弱,制约了产业园的健康发展。
九、园区管理体制僵化,运营管理机制不健全
通过调研我们发现,不少园区运营模式趋同,依旧是传统的管理模式,亟须由单纯的土地运营、滚动开发向综合的产业开发、主动式管理、提供增值服务的发展模式转变。而且在部分园区中存在行政区划不够清晰,园区行政管理部门属政府派出机构,无地方政府行政管理职能,且地域管理交叉重叠,又各自为政,由此带来管理职能混淆、推诿扯皮、管理效率不高等突出问题。
十、园区建设重量轻质,内部分工协作能力差
我国部分地区产业园区建设“重数量,轻质量”特征明显,然而许多入驻企业因没有形成专业分工,仍处于“低效率区”。更有部分产业园区内表现出“重企业、轻产业”的不良现象,企业各自为战,未能形成上下游合作的整体力量。导致的产业园区产业结构、技术积累、要素集聚和所处制造业价值链位置不足以支撑产业园区经济发展质量的提升。甚至存在大量企业盲目跟风,全部投入到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新材料、新能源等新兴行业,缺乏基于地区实际的特色产业和适应新工业革命和全球制造业格局变化的技术与人才积累,园区内产业链的分工协作发展也没有形成。
当下,我国产业园区建设已基本完成了要素集聚、规模和数量扩张的任务,逐步进入转变发展方式、优化资源配置、全面提升效率与发展质量阶段,所以要重视本文所述的这些扼制产业园发展的问题,积极寻找解决路径。
请完善以下信息,我们的顾问会在1个工作日内与您联系,为您安排产品定制服务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