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属客服号
微信订阅号
剖析产业发展现状
为区域/园区工作者洞悉行业发展
【收录专题 | 聚焦产业链延链强链补链,打造全产业链发展!】
产业是发展的基础,是经济的命脉,产业兴则经济兴,产业强则国力强。近年来,我国的产业链水平稳步提升,但“大而不强”问题在一些产业上仍然突出,技术水平的先进性、性能的稳定性和可靠性等方面与世界先进水平仍存在差距。那么该如何进一步提升产业链水平、增强产业竞争力呢?下面我们就来具体看看。
一、增强创新能力,强化企业创新
随着我国科技水平不断提升,利用后发优势的空间日益缩小。只有加强前瞻性基础研究,提升原始创新能力,才能真正掌握竞争和发展的主动权。要推动市场、企业、政府在创新过程中的良性互动,形成有效的创新激励机制,增强创新主体的创新动力,提升创新的供给质量。同时加强技术市场建设,改进科研成果转移、转化的模式,提高成果的落地率和转化率,加速科研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引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对企业年度研发投入增量部分按照一定比例予以奖励。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鼓励“链主”企业联合上下游企业组建创新联合体,带动上下游中小企业创新发展,鼓励企业、高校、科研院所开展联合攻关。依托企业建设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开展关键核心技术、前沿引领技术、现代工程技术和颠覆性技术创新。
二、建链培育龙头企业,发力产业牵引
可以通过通过兼并重组、整合优化、强势联合,以现有优质企业为龙头,以资产、资源、技术、人才为纽带,培育一批具有良好示范和带动效应的龙头企业,发挥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引进一批产业链上下游和产前、产中、产后配套项目,形成以龙头企业为依托的产业生态体系,推动产业链攀升和价值链提升。
还要鼓励中小企业走“专、精、特、新”的道路,加快培育壮大一批细分行业特色领域隐形冠军,形成大中小企业结构合理,产业链上下游协作配套的产业组织体系。
三、打造高效制度,优化制度供给
要清理废除妨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各种规定和做法,以要素市场化改革为重点,降低企业制度性交易成本,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推动资源向优质企业和产品集中。同时还要建立产业政策和竞争政策协调机制,加快确立竞争政策的基础性地位,强化市场化、法治化手段运用,积极支持企业开展科技创新、公共服务平台等建设。
要继续深化“放管服”改革,完善现代化市场监管机制,完善产权保护制度,构建市场化法治化营商环境,打通产业发展的堵点。要推进基础性制度创新,以问题为导向,完善科技创新领域的顶层设计,完善科技创新体制机制,推动人才、资金、项目等资源的一体化配置。只要政府时刻防止“越位”“缺位”“错位”,做好“让位”,就一定能够充分激发市场主体的创新热情。
四、延链补链强链,提升产业链控制力
围绕产业链布局创新链,培育长板,补齐短板,力图在新兴产业中拥有更大的控制力和发言权。一方面我们的基础能力要提升,就是关键核心技术的缺失,需要加快补短板,这不仅是为了应对“卡脖子”问题的需要,也是我们自身的需求。另一方面就是锻长板,在我们已经形成一定优势的领域,在更高水平的开放合作中巩固提升优势产业的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成为全球供应链体系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当前,我国已经在高铁、电力装备、新能源、通信设备等领域,具有全产业链优势,要继续努力掌握更多核心关键技术,提升产业国际竞争力。还要瞄准世界科技发展前沿,在人工智能、量子信息、集成电路、生命健康等领域加强前瞻性基础研究,提前进行储备和布局,抢占新兴产业发展的制高点。与此同时,要建立自主可控的供应体系,当前我国在先进材料、核心零部件、重大装备、精密科学仪器、工业软件等领域对进口的依赖程度较高,要瞄准这些领域核心关键技术,发挥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力争通过多轮次的、长周期的技术攻关,解决“卡脖子”问题,使之成为我们产业发展的新的增长点。
产业是经济发展的关键所在,是一个国家的立国之本,产业基础能力强,产业链水平高,经济的韧性和活力就会更足。我们需要高度重视增强产业链的黏性和韧性,培育安全、稳定、高效、有弹性、可持续的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和创新链,推动中国产业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跃升。
请完善以下信息,我们的顾问会在1个工作日内与您联系,为您安排产品定制服务
评论